罗哲文
《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1986年,罗哲文登上了长城最险峰——北京怀柔箭扣一带的长城险段。
著名古建筑专家、“万里长城第一人”,
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88岁
昨天上午,当早报记者就“苏州桃花坞拆迁事件”致电罗哲文时,却听不到熟悉的声音了。早报记者被告知:“罗老刚刚去世。”一边厢,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一边厢,几乎参与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罗哲文以88岁高龄离世。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的至交谢辰生在电话里告诉早报记者:“我们有60年的交情了,我今天(5月15日)早晨6点知道他去世的消息之后,心里就一直特别难受。”他向记者透露,近一个月以来,罗哲文的身体一直不好,病中他们也有互通电话,谈话中,罗哲文最关心的仍然是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
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与罗哲文有多年深交,在他的眼里,罗哲文“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据报道,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罗老的追悼会将于5月20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今年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的罗哲文从事长城保护工作60周年的纪念,而其文化遗产保护生涯更可追溯为72年,从1940年追随梁思成先生算起。
1940年,年方16岁的罗哲文考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梁思成的入室弟子。事实上,罗哲文当年去投考时并不了解营造学社的具体工作,但是见到考题中有写字、画画等内容,觉得很有兴趣,便去考了,居然成为众多考生中唯一一名被录取者。从此,罗哲文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在中国营造学社,罗哲文先后师从刘敦桢、梁思成和林徽因,最初协助整理资料并测绘古建筑。
那时,罗哲文还不过是个贪玩的孩子。有一次,他闲来无事在地上画画,陶醉其中的模样感染了恰好路过的梁思成,梁思成让他画个民居建筑,罗哲文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和天赋让梁思成当即决定:由自己直接传授绘图技艺。这样,罗哲文成为梁思成的亲传弟子。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口传心授、事无巨细。罗哲文在生前所著的回忆文章里曾这样写到梁思成:“我至今难忘的是他那种对学艺青年耐心细致的传艺精神,他从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和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削铅笔、擦橡皮等小技巧都一一手把手地教……”
梁思成把罗哲文引入了广阔的建筑艺术殿堂,他和罗哲文谈线条的艺术性、图纸的艺术性,罗哲文领会着建筑艺术的美,开始着迷于古建筑研究。而梁思成对罗哲文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起的。罗哲文原名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林徽因则利用业余时间帮罗哲文补习英文,多年后,罗哲文惊奇地发现,自己查阅、利用英文资料居然得心应手,而这得益于林徽因为他打下的厚实的英文功底。在梁思成等中国营造学社的主力社员的口传心授下,年轻的罗哲文很快就学会了摄影,也学会了自己冲洗照片,直到去世前两年,他依然背着相机东奔西跑、爬上爬下,精力和兴趣不让年轻人。梁思成是传统知识分子,一生踏踏实实治学、朴实无华做人,对金钱、地位没有奢求,梁思成为人、治学的精神影响着罗哲文,“勤勤恳恳做点事情”也成为他做人的标准,古建筑研究和保护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当晚年的罗哲文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依旧动情:“他们很爱护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文革”中,当梁思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为了避免受到牵连,很多以前联系密切的人都疏远了。然后,某日当梁思成在医院输液时遇到学生罗哲文时,他高兴得几乎流泪。在这次见面中,梁思成嘱咐罗哲文:“文物、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财富,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在变革中能把重点文物保护下来,功莫大焉。” 事实上,得益于传统师徒相授模式的罗哲文,在晚年也开门收徒,用传统的收徒形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建筑的优良传统与技术工艺,2012年初,他收了第三批弟子,现在罗门弟子共有31人。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当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之后,罗哲文则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这份地图之后被交给美军,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古代建筑。
1946年冬,罗哲文押送图书资料,随中国营造学社到了北平。梁思成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罗哲文即担任梁思成的助理,在位于北京清华园的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工作。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北平并派人找到梁思成,表达要保护文物古迹的强烈愿望,于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连夜在军用地图上一一圈点出禁止炮轰的古建筑,这期间,罗哲文一直跟随他们,协助完成这张特殊地图的绘制。北平和平解放后,共产党再次派人向梁思成请教在解放战争中如何保护全国的文化遗产,于是,在梁思成的指导下,罗哲文直接参与编写、刻印、装订了长达100多页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这份目录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编印完成,列举、标注出全国各地需要保护的重要文物,对在解放战争中保护文物和古建筑起到了切实作用。
1950年,罗哲文被调任到文化部文物局(后改为国家文物局)任职,时年27岁的罗哲文是当时国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他先是担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业务秘书,其后也在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任职。
正是在文化部文物局,罗哲文开始了整整60年的长城保护生涯。当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找到罗哲文,让他负责先行制定长城的勘察规划之后。罗哲文连夜和几位助手筹划行动方案,他却发现,长城虽分布范围很广,但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完整的段落已不多。因此他建议,先选择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三个重点段进行勘察、维修。
此后,罗哲文开始了艰苦的实地勘察。当时,通向八达岭的山路异常崎岖,攀爬时有随时掉下山谷的危险,往往罗哲文牵着从当地老乡家借来的毛驴走上大半天到达山顶时,天已全黑,只得枕着荒地和衣而眠,天亮再开始勘察。三个月勘察之后,罗哲文做了一份针对八达岭长城的维修计划,绘制了草图请梁思成审定。病中的梁思成看完草图后当即在图纸上做了审定签名,并附上维修意见。这张珍贵的图纸一直是罗哲文的珍藏,他曾说:“老师提的意见,对我以后几十年的文物维修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他说古建筑维修要有古意,要‘整旧如旧’,不要全都换成新砖、新石,不要用洋灰;残断的地方,没有危险、不危及游人安全的就不必全修了,‘故垒斜阳’更觉有味儿。”
依据“整旧如旧”的标准,罗哲文提出修复长城的办法:广泛搜集坍塌下来的城砖。用原有材料修复,以保持长城的本来面貌。一块块城砖隐藏在沙土、山沟、树丛、淤泥,甚至是老乡的家里,搜集旧砖的工程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因为石头松动、脚踩空、手抓着的树木折断等突发险情,罗哲文和他的助手多次经历。
修缮后的八达岭长城在1953年国庆节向中外游客开放,此后,嘉峪关、金山岭等处长城也得到维修。面对北京金山岭长城的单面墙,罗哲文只能利用山羊把砖驮上去,一只山羊一次能驮两块砖。1984年9月,罗哲文的足迹又留在了慕田峪、司马台、九门口、玉门关等长城上。
有人说,罗哲文是修复长城的工匠,也是研究长城的学者和大师。事实上,他的研究不仅靠资料,更注重现场调查,罗哲文曾说:“文献可以参考,但必须结合实际。”五十多年的实地考察,罗哲文爬过很多尚未修复的长城,“有一些地方单用脚上不去,要手脚并用,上面抓着,下面蹬着,才能上去。我曾经也差一点摔死了。”
虽然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但是罗哲文生前力陈“古长城不止十万里”。他通过考察发现:关于长城的长度,外国人是用比例尺从地图上量出来的,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长城不是直线,更不是水平线,也不是只有一道,而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由许多道构成的;我国历史文献上的记载,虽然比较可信,但没有把一道长城的双重、三重、多重的长度计算在内;许多人认为,各个朝代的长城都是在一条线上修筑或重修的,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比如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都不在一个起点,也不在一个终点,相去数百甚至上千里。在70多年古建研究保护以及60年长城保护生涯中,罗哲文无数次亲自攀登长城,反复进行实地考察,有的地方去过上百次,更有过许多独特的发现和见解。1985年,素有文物保护“三驾马车”之称的罗哲文、郑孝燮和单士元起草文本,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不仅如此,当下全中国的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罗哲文都亲自考察过,他在实践中发现,保护古建筑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像洛阳、西安这样的古都,倘若单独保护一个古迹,很难奏效。于是,他和一些专家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建议,作为政协提案。事实上,罗哲文几乎参加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有重大事件,很多还是由他倡议并参与实施的。从长城保护到大运河申遗,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罗哲文奔走疾呼、日夜操劳,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罗哲文获得了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选的从事60年文物杰出贡献奖并被授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
罗哲文在弥留之际,还挂念着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梁林故居遭拆迁事件。谢辰生告诉早报记者:“罗哲文以为是要在原址盖梁思成纪念馆,而且是北京市文物局同意的事情,所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是同意的,哪想到这都是开发商的说辞。后来,当我上个月在媒体上澄清这个事情之后,罗哲文已经住院了,他在医院里还打电话给我,感谢我替他最后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其实,无论他学术观点上怎么认为,对于梁林,他从感情因素上来说,都是不可能赞同拆除的。”事实上,罗哲文曾这样评价过对梁林故居的保护:“我应该这样做,这个故居是可以恢复的。它是梁先生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即营造学社的阶段。我还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作为一个建筑学家,梁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很少被定为文物,如曾经住过的长沙、昆明、李庄等都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主张将它(北总布胡同24号)定为文物。”
“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刀,要使长龙复旧观。”这是罗哲文第一次看到破败不堪的八达岭长城时所作的诗句。斯人已逝,其保护文化遗产的智慧和决心则将像此诗句一样勉励后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