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潜伏》为何不能说是广东“文化制造”?

岭南如何实现“文艺复兴”?———潜心本土,精心动员,“广东读本”期待次第绽放

  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诗《孙中山》演奏现场

  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诗《孙中山》演奏现场

岭南文化一个重要特性是务实低调,这个特点同样典型地体现在广东的艺术界,不喜张扬、包装,在乎实干和创造,这就是广东人。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暮春季节,“岭南创造”却在中国的文化心脏北京名副其实地“火”了一把,先有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这是广东首场本土原创音诗作品亮相央视;后有“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大家在欣喜之余不禁感慨“岭南创造”真的走出那“小富即安”的小圈圈了吗?“本土原创”、“文艺复兴”真的在岭南打点上路了吗?

曾经的流光溢彩一度难寻

相对于中原腹地的秦砖汉瓦,江南水乡的书香传家,许多尚未涉足岭南大地却已经“先入为主”的人总会把这块近代人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想象成文化的沙漠。而当你一旦踏上这片土地,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村落、民居、祠堂、牌坊、老桥、书院、戏曲、绘画、医学、工艺、市井民俗,享誉全国乃至国际的伟人、名人、人文思想的精髓等等,都会让你对此地另眼相看:这片掘金热土竟长出如此茁壮的本土文化,而实际上在近现代历史上,正是这些“广东读本”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迤逦而溯,我们曾有过不少写在纸上的和不是纸上的“广东读本”: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岭南建筑、粤剧、粤菜、“敢为天下先”的诸位仁人志士、叱咤商海的粤商文化,而后相继诞生的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就是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广东读本”默默滋养着一方百姓的人文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朵美丽的奇葩。直到改革开放,广东不仅在经济领域冲锋陷阵,文化上亦是冲破传统思想禁锢,以其所独具的岭南文化品格和改革开放特性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然而,绚丽的绽放过后总是一段怅然的苍茫,在21世纪的大浪淘沙中,“岭南创造”进入了十余年的沉寂。继刘斯奋的《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几乎再无拿得出手的文艺作品,一大批音乐人离开了曾经的“黄埔军校”,“北漂”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影视作品也难寻佳作。生于斯、长于斯、心系于此的人不禁仰天叩问:“岭南创造”到底怎么了?

广东文化的根本所在

2009年7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5到10年广东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重大举措,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之后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粤产电视剧《潜伏》和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全国一炮走红,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是广东自从《外来妹》、《情满珠江》等电视剧全国热播之后十年创作的文艺精品,标志着广味影视作品的新起点和新辉煌。

这是新的“广东现象”。广东率先打破地域局限,成功地运用文化策划、资本运作的方式并获得了成功,为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这“走红”背后的大遗憾:虽然这些“文艺精品”是“文化策划”下打破地域局限、借力而为的成果,但是其中的题材、内容并不姓“粤”,作者也并非在广东土生土长,有些甚至都不在广东生活,广东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化学者认为,《潜伏》不能说是广东的“文化制造”,因为原著、剧本、导演、演员以及其他艺术要件,都不是广东元素。只能说,《潜伏》是广东文化产业的一次成功投资,说明广东人的文化投资眼光不错。这与之前鼎盛时期的“广东读本”样态完全不同,一句话———没有“广东味”。

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原创者丘树宏表示,通过策划、运作,利用省外一直国外的文化项目成为本土的成果,这是振兴广东文艺的重要方面,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代替本土原创。真正的本土原创,应该是这几个要素:本土作者,包括土生土长和新移民;本土题材;本土演绎者,比如演员、演奏家等。而这,才是广东文化的根本生命所在。

创作一个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很不容易,让一个优秀作品能够成功地存活下去,更不容易。现在有一个现象是,优秀作品热闹一阵就迅速沉寂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主管部门忽视作品的后续再推介和成果再利用,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潜心本土,巧借外力,自我造血,精心动员,期待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广东读本”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次第绽放。

冷启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