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世界互相接近的最好方式
□潘采夫
两周之前,我去了一趟伦敦书展,并在里面泡了两天。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外的书展,一是想见见国内来的朋友,这次国内组团来了三十多位作家,还有很多出版社;二是想体会一下国外书展的气氛,尤其中国是这一届伦敦书展的主宾国。
由于伦敦书展侧重的是版权贸易,所以普通读者并不多,多是有备而来,要来谈生意的,所以在欧美展厅,每家出版社都辟出专门空间,准备了桌椅、点心、葡萄酒,随时有人坐下开始交谈。展厅比较安静,人们都在低声交谈,与我在北京看的书展截然不同,但走到二楼,发现那里像个巨大的餐厅,众多餐桌,舒服的沙发,每个人桌边都有人,每个人都在说话,且多为两人交谈。经过了解,多为作者和编辑,或和经纪人,或作者和译者,他们事先预定了一个个约会,然后到这里来敲定项目。
在回忆录《写作这回事》里,斯蒂芬金曾告诫读者,如果要写小说,要紧的是有一个经纪人,我想在那个大餐厅里,胸怀大志的年轻作家和四处寻觅的经纪人,都在互相寻找、试探,以准备携手闯荡江湖。
另一个展厅里,中国展区占了大部分,最高的展台有孔子学院的大横幅,其次是中国出版集团,然后大致按照规模和级别,中央级出版社,各省级出版社,形成一个中国群落,我没看到一家民营出版机构。每个展厅都整齐地排列着图书,还是传统的展览样式,信步走去,像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穿行其中,如走在北京前门步行街,场面很大,但难以亲近。而香港的展台在中国展区最漂亮,设计也现代,营造的交流氛围也好,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最中心的区域是一个很大的论坛,背景板大得像影院里的大银幕,与其相比,远远一角的一个国外论坛就小很多,而且,一边基本为听众观众,一边全部为听众观众。场地中还有一个红色大背景板,上面写着:“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这次中国作协邀请了严歌苓、李洱、韩东、西川、冯唐、安妮宝贝、张悦然、郭小橹、次仁罗布等作家,多样化程度相当高,尤其阿乙这样的作家,对于中国文坛来说,像一个不约而至的闯入者,而正是这些人,成了这次对话系列的新鲜空气。
我从严歌苓、韩东、郭小橹的对话听起。韩东说中文,另两位生活在美英的作家直接用英语发言,主持人来自西方,听众里外国人比例不小,读者提问时中国读者也用英语发问,整个气氛竟然相当洋气。阿乙和安妮宝贝的“数码时代的写作”,是最新鲜的一场,两个网络走出的作家,搭了两位外国作家,台下坐着安妮宝贝的粉丝和一些西方作家同行。主持人的问题很适合年轻人,其中一位外国作家中国话极为地道,他的英语发言中随时蹦出“人民文学出版社”、“盛大榕树下”、“豆瓣”等流利中文,还问阿乙:“牛博国际现在在墙外还是墙内?”读者的欢乐指数也是作家对话系列最高的。两位藏族作家阿来和次仁罗布本来的题目是“当代小说中的古代神话”,但不出所料地,主持人和听众联手,用尖锐的问题把对话题目改成了“文明的冲突”,藏族的宗教文化、藏汉文明的冲突融合、喇嘛、审查制度,一个个抛给作家。
这次是一个巧合,两个不同的展厅,不同的外观,展示了不同的文化,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直观、立体地呈现了出来。两个展厅,一边是低调的、私人的、面对面的、务实的,一边是高调的、宏大的、展览型的、单向交流的,彼此泾渭分明,交流不多,像两座语言和文化的巴别塔,谁也没有把谁真正吸引过去。
从对伦敦书展的观感来看,对于英语世界来说,我们还是陌生人。书是人们最喜欢的事物之一,它代表着思想、智慧、创造、自由、交流、进步等人类独有的美好的东西,而书展中人们要展现的,也应该与这些有关。想让外部世界全面地了解,就应该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开放,坦率,不回避,运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倾听对方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
对话,是我们与世界互相接近的最好方式,与其提高嗓门让对方侧耳,远不如热情地邀请对方喝一杯咖啡。我相信一本有美好的价值观和写作艺术的书,一定会打破语言的屏障,让东西方的人们同时深深喜爱。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