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东亚文学世界中的杨柳

□林 溪

杨柳在诗词中随处可见,但以杨柳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却屈指可数。目前学术界对杨柳的研究主要是在意象研究和民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前者主要关注杨柳作为文学意象所反映出来的诸如离别、相思等主体意识;后者则主要研究诸如折柳送别等与杨柳相关的民俗。意象研究归根到底属于文学的主体研究,此种研究方式固然有助于加深对杨柳在文学作品中情感意义的认识,但却容易忽略杨柳作为一种客观物质的价值和意义。

张哲俊教授的新著《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书可以说是对当今流行的意象研究的反拨。此书的研究重点不是描述主体所赋予意象的各种情感意义,而是以客体为主,将杨柳这种物质本身作为文学的研究对象,属于物质研究。通过对杨柳这种物质进行考古学式的还原,进而全面展现中日文学不同系统中立体、多维的杨柳形象及其形成变迁的过程。总体而言,《杨柳的形象》一书主要从杨柳与信仰、杨柳与庭园、杨柳与性别三个方面勾勒出杨柳在中日古代文学中的全貌。

“柳”与“留”同音,提到杨柳,人们很容易想到离别以及由离别所带来的惆怅之情。“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但是,杨柳不仅是寄托离别与思乡的载体,而且在其所关联的信仰系统中,杨柳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首先,杨柳在中日古代文学中,都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进而又有身体健康与家业昌盛之意。《万叶集》中所收录的柿本人麻吕的诗中有“剪之复又生,吾迹川杨柳”,剪之又生的杨柳无疑具有非常强盛的生命力,也难怪杨柳的生命崇拜观念会在日本文学中屡见不鲜,并呈连绵不绝之势。其次,杨柳作为神佛之木,具有守护生命与驱除鬼疫的作用。中日佛寺植柳的普遍事实,构造了一种特别的风景。佛寺杨柳让杨柳与佛教之间产生了关系,也使其成为了具有佛教信仰的植物。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把杨柳和丰姿绰约的美人联系在一起,似乎在唐诗中已经很普遍。但是,可曾想过,杨柳在中日古代文学中最初却代表着阳刚的男性?从阳刚的男性到柔弱的女性,杨柳的性别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另外,作为女性身体标志的柳腰也是作者浓墨重彩之处。“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不仅中国文学中有柳腰,日本文学中也有不少柳腰的描写。日本文学中的柳腰是否是虚构和想象?中日柳腰观的异同何在?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作者都做了精彩的解答。在对中国柳腰形成的研究中,作者还发现了唐代以肥为美的虚谬,展示了事实上的唐代肥丑观。

《杨柳的形象》一书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此书提出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具有原创性或者是对已有答案的修正和纠偏,因而新见迭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杨柳的形象》并非艰涩难懂,而是饶有趣味的。杨柳本身即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点也是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

林溪

标签:杨柳 文学 研究对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