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这个春天,让我们与晓风约会

2012年04月25日 09:58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张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本报记者 张颖

4月22日,在福建师大老校区的一家咖啡馆,喜欢晓风书屋的读者相聚在一起。拥书权拜小诸侯,晓风习习拂面来,“踏青来晓风”,这场谈书交流会的标语应景而贴切。

窗外车水马龙,即使门窗密闭,仍然无法隔绝嘈杂。交流会的主持人、福建师范大学的卢佳音老师感慨道:“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实体书店发出的呐喊实在微弱,但这是微小而真诚的声音。”

这场交流会的召集人是福建师范大学2011级图书馆专业的一群学生。他们怀着对实体独立书店生存现状的担忧和对晓风书屋——这个已有25年历史的福建本土人文书店的喜爱,为晓风书屋建立了人人小站、豆瓣同城、豆瓣线上、微博等相关互动平台。

踏青来晓风

一袭白衣,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活动负责人霍雨欣,让人必须倾身支起耳朵才能捕捉到她那轻柔的声音。这个来自内蒙古、喜欢阅读的大一新生,拉着她的同学胡欣,在这个春天,为晓风的生存默默地作着自己的努力。

“我去了解晓风,是因为人人小站上的保卫书店活动。当时人人小站的保卫书店地图上,很多省份都有亮灯,我就想为福州亮一盏灯,于是我们找到了晓风。”霍雨欣诚恳地说道。

“当时为了建小站,我第一次来到鼓屏路上的晓风。一推开门,第一感觉就是很简朴的一家书店,安静得好像穿越回很久远的以前。”霍雨欣探访过很多特色实体书店,晓风的历史沉淀让她心里微微悸动。

“虽然并非晓风书屋的公司职员,我们自始至终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让晓风一直在身边,让爱书之人有个诗意的栖居之所。”

电话交流、寄送策划书,几经辗转,晓风书屋的创始人许志强和林卫平坐在霍雨欣的面前,谈理想,聊书屋。“很感动,为他们的坚持我曾经哭过。”许志强还曾经将一篇剑桥书蠹的文章推荐给雨欣。

他们还发起了“每个人都读书”、“春天情书”等线上投稿活动与问卷调查,以及“来碗故事”、“晓风踏青”等勾起人们读书情怀的线下活动。“看着读者的留言,依然是感动。曾经有女读者在留言簿中写下了对丈夫的心里话,我想如果她的丈夫正好走进书店,看到这段话,那该多好。”霍雨欣对于晓风的认识就在文字中伸展开来,深入下去。

600张的小书签,贴在书店门外清新的海报,在豆瓣、人人、微博上吹响集结号,于是有了22日的小聚会,读者从只是网络上冰冷的ID变成了活泛生动的每一个人。

期待涅槃重生

高晴,晓风书屋13年的员工,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她在寻找内心的安宁。张老伯,8年的员工,拿着手写的讲稿,操着虾油味十足的普通话述说着对所有忠实读者的感谢,“书店是鱼,读者是水”。而他小露了一把造字谜的功力给现场带来了喜悦。

晓风没有电子索引系统,每本书的具体位置都在员工的脑海中,比电脑还精确。曾经当过半年店员的江腾飞,展示着自己手中的书,五颜六色的小纸片飘在其中,“我在建立我自己的虚拟图书馆,纸条就是我的记忆索引。”对于晓风,他表示:“很幸运,我进入了书的世界。”

网友“望鳌轩居士”拿着一套关于摩崖石刻的书籍:“在畅销书横行的电商时代,在晓风还能找到这样趣味盎然的书籍,浮躁中还能静下心,让我体味古人悠然的心态,太难得了。”

对于这些读者,每次去晓风,都像与神交已久的情人去约会,“人与时代都会变化,而文化永不消散。”沈志文最喜欢闻着油墨香,与书籍来场甜蜜的约会。

“阅读既然不死,书店如何艰难求生?”书友们都在担心着晓风的未来。书店可否与咖啡店等相伴,形成周边文化生态;对目标读者进行关系维护,人找人、人带人;建设以书店为品牌的酒店,让书店成为房产项目的配套……各种想法在碰撞,“书店生存很艰难,但是看看几年前的福州电影放映业,人人都以为已经消亡,却不曾想涅槃重生。”福建师大教授林焱教授说道。

“很感谢他们大胆而聪明的举动。作为福州人我很惭愧,不是我这样的福州读者来保卫晓风,而是他们。”读者陈仰颖笑着说道。网友“沧海老兔”特意留下来,手工制作了一本书送给晓风,“很开心,即使很小范围的聚会,起码是开始。以前我们从未曾谋面,希望以后能经常见面”。

“我们只是不小心走进晓风,不小心喜欢上了书。上瘾了,就热爱了,直至贯穿整个生命。”这是一名晓风读者的心声,“我们在用柔软的信念与整个坚硬的时代抗衡。”

这个春天,让我们来约会晓风。

标签:晓风 霍雨欣 书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