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首份战国楚简 《左传》中国面世 距今2300余年

中新社杭州4月24日电(江耘 沈溦)几公分宽竹简上,写着一个个古代的文字,虽然看不懂,但是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些文字的艺术性和古老气息。今天上午,公元前340年的战国楚简正式向世人公开。据悉,这些由浙江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简包含了《左传》,是目前中国惟一的一份。

据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曹锦炎介绍,这批战国楚简于2008年被盗卖到海外,后经浙大海外校友牵线,由金兰艺术史基金会董事朱国英校友出资,于2009年从海外回归,成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首批藏品。

“这批战国楚简因为并非出土文物,考虑到其真伪,我们之后经过了专家甄别以及碳14的科学测试,确定其为真品,年代约为公元前340年。”曹锦炎说。

记者看到,这批楚简初置于一木胎漆盒内,完整的竹简约160枚。字迹清晰,墨色厚重,文字抄写洒脱,颇有行草意趣。

竹简长度约23厘米左右,大多简的头、端修治平齐。其中3枚较长的简上下端平齐,下端成尖弧状。据了解,这在古代竹简中较为特殊,尚属首见。

据专家介绍,这批竹简内容分为古书、日书、卜筮祭祷、遣册四个门类。其中,古书仅《左传》一种,为本批楚简的主要内容,也为精华所在。

曹锦炎认为,楚简《左传》的面世是继汉代孔壁古文《左传》出土近2000年后的再一次重大发现,“清末以来,人为怀疑《左传》为西汉刘歆之伪作,后经学者辨诬,其说渐破。之前学者的证据均为理证,今有了可信的事证,故其学术意义非同一般。”

曹锦炎表示,战国楚简存世稀少,目前只有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校存有,此外北京大学、湖南大学保存着秦、汉时期的竹简,“清华大学的竹简量较浙江大学的大,但是涉及《左传》的竹简,浙江大学保存的是世界惟一一份。”

《左传》是“贮简书的漆盒与文献记载吻合,实物乃首次发现,可以填补中国书籍制度证据之缺。”曹锦炎说。

从2010年10月开始,曹锦炎便开始对这批楚简进行整理、释文等工作,并于今天出版面世了《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一书。(完)

标签:左传 楚简 竹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