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称,比干精神也是“义文化”最早源自中原

中新网新乡4月23日电 (王永记)4月23日,应邀参加比干诞辰3104周年庆典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宋豫秦,在当地举办“比干财富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端论坛”上称,比干精神也是一种“义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

宋豫秦从“义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义”“利”关系与比干崇拜的嬗变、中原“义文化”之源流、传承与弘扬中原“义文化”的途径等方面,诠释了比干精神。他认为,在当前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社会现状下,弘扬“义文化”,践行“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殷商末期,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整天沉迷于酒池肉林,听信谗言,疏于朝政。身为朝中重臣,生性耿直、赤胆忠心的比干,多次冒死苦谏,结果被剖腹挖心。比干爱国爱民、取义成仁的谏诤精神,受到历朝历代的尊崇和爱戴。比干被神化以后,因为他的心被挖掉后成了无心之人,无心无向,坦坦荡荡,不偏不倚,公正无私,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文财神。

宋豫秦认为,以比干为首的“义文化”是华夏“义文化”的先导和典范,在此后的3000多年间,被广为流传,并传至世界各地。

中国是礼义之邦,在中国的文化中,“礼义”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礼”与“义”并不是一回事。

宋豫秦称,“礼”包含礼制、礼仪、礼节等社会政治制度的意意,其作用在于维系既有的国家体制和社会秩序;而“义”则强调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其对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广泛、更现实、更持久的价值。我们所谓的“义文化”,是指建立在正义、大义、博义基础上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其与建立在个人、集团利欲基础上的“义气”、“侠义”有本质的区别。

宋豫秦从《易经·乾传·文言》、《国语·晋语一》、《论语·子张》等近三十种历史文献中,证实“义”“利”关系与比干崇拜的嬗变。

宋玉秦说:“中原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决定了中原大地自古仁人义士层出不穷,花木兰、张巡、岳飞、史可法、杨靖宇、吉鸿昌、焦裕禄等无数古今英杰,都是践行‘义文化’的楷模。”

对于“义文化”的传承,宋豫秦认为,重申“义文化”,大力宣传弘扬“义文化”的正义、大义、博义内涵,使践行“义文化”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不管是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还是对比干精神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

标签:义文化 比干 宋豫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