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上海城市“三脉”
王琪森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历史创造力的基本动力。文化的发展需要历史的传承,文化的振兴需要历史的联动,文化的繁荣需要历史的滋润。在沧桑岁月中,上海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家底、多元的文化财富和独特的文化认知,这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宝贵文化资源和历史基因。我们应当从中认真梳理文化记忆,深入研究形制特征,科学分析社会理念,全面把握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形态。
一、开放——上海城市文化的形制,是史脉。上海,以开埠立市,以开放兴市。中外交融、东西兼容、五方杂处,使上海建构起了一个城市文化大平台。在此基础上,金融业兴起、商业繁荣、工业兴盛、消费增长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让上海的城市形制进一步呈现出鲜明而独有的开放性。开放是上海的标签和文化符号,各种思想在此碰撞,各种文化在此互补,各种观念在此磨合,各种意识在此交流。
开放的文化,赋予上海活力、生机和发展张力,并产生出相当大的时空效应和物化能量,从而使上海可以率先挣脱传统自闭文化的滞后及阻隔。上海以新兴畅朗的城市形制,开门迎世界,互动纳中西,敢为天下先,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诸多第一。例如:100年前,作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项重大改革之举,孙中山力倡将沿用数千年的历法从阴历改为阳历,以便与国际社会接轨。尽管当时同盟会内部有少数人反对,但上海市民以开放的心态欣然接受。再如:中国最早的银行、最早的民航、最早的邮局、最早的证券、最早的电影均出自上海。思想观念前卫性和国际化的特性,融入了上海的城市史脉,践行着文化自信与自觉。
二、创新——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是命脉。上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所以能够崛起于东方,在我国现代金融、商贸、工业、建筑、文化、艺术乃至出版、娱乐等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成为与巴黎、伦敦、纽约、罗马相媲美的“世界第五大都市”,除了依靠开放的城市形制外,关键还在于对创新的追求及由此迸发出来的创新能量。可以说,创新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命脉。
上海以中外移民为主,华洋交错兼容,由此带来生存竞争的紧迫性、创业发展的需求性及接轨世界的开拓性,不断铸造着这座城市特有的集体性格及社会观念,即所谓“趋时骛新、崇尚开创”。如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大系统中颇具代表性的海派京剧,不仅大胆改编经典名剧及传统唱腔,注重表演,做到唱作俱佳,而且结合时尚,创作新戏,并勇于在舞台上运用机关布景及灯光设计等。建于1908年的新舞台,在1912年又全面更新,一举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剧场,吸引了京城及各地名角如谭鑫培、梅兰芳等纷纷登台献艺。再如,海派书画、海派文学、海派电影、海派戏曲、海派建筑、海派服饰等,皆是创新驱动所致。此外,在工业方面,创新产品比比皆是,佛手牌味精、华生牌电扇、亚字牌灯泡、双钱牌轮胎、吴良才眼镜、梅林牌罐头等均是当年闻名遐迩的畅销品。可见,创新是上海城市精神的灵魂,是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元素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手。
三、包容——上海城市文化的风范,是人脉。如果说上海城市的形制是开放,城市的特征是创新,那么与其构成逻辑对应关系的就是城市的包容风范。开放是史脉,创新是命脉,包容则是人脉,三者共同构成了上海城市的经典名片和传世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此氛围中成长和历练出来的上海市民,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不拘一格,和而不同,具有高度的公共意识。
包容的城市风范使上海源源不断地吸纳人才、汇聚精英、集结大师。1912年之后,一大批原清王朝的高官大吏、帝师名臣,如陈宝琛、陈三立、张謇、沈曾植、李瑞清、曾熙、朱祖谋、康有为等,从庙堂官场中退下,先后选择来到上海。上海敞开大门,以包容、友好的姿态接纳了他们。当时的社会名流、艺界贤达李平书、王一亭、沈缦云、哈少甫等,与这些人雅兴联谊,结为好友,从而使他们得以华丽转身和“集体转岗”,为海派书画提供了高端发展、创造辉煌的契机。还是在1912年,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在王一亭的力荐下正式定居上海,成为海派书画公认的领袖,为海派书画成为全国书画创作的领军者奠定了扎实基础。其后,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沙孟海、谢稚柳等都曾得到过这个大师群体的指教和扶植。
历史地看,包容不仅可以成为文化凝聚力的孵化器,也能成为文化原创力的助推器。上海这座城市,既包容马相伯、梁启超、蔡元培、章士钊,也吸引了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从而形成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大师林立的生动局面。可见,上海所具有的包容风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和创造效应。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