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伦敦书展烙上“中国印”
新华社伦敦4月17日专电(记者 璩静、白旭)展馆门口飘扬的五星红旗,展馆里面涌动的中国面孔,众多场次的中国图书全球首发式和中英作家学者的交流对话……这一切都给16日在伦敦伯爵宫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的伦敦书展烙上了“中国印”。
书场:中国元素点亮中国展台
中国主宾国展台有2019平方米,是历届伦敦书展主宾国展台面积之最,其布局也独具匠心。中国展台活动区的一侧是由1万多册中英互译出版的精品图书板块组成的波浪形“书河”。活动区周围,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设置了重点出版单位精选图书展示、中国的数字出版、中国古代出版印刷等板块。从展厅上空看,5个板块以红灰蓝白黄区分,并巧妙地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融入其中。
刷墨、铺纸、施压、揭纸,一张《四美图》木版画应运而生……主宾国展台中央,雕版水印的制作现场吸引了众多英国观众。专程从伯明翰赶来参加书展的英国出版人詹姆斯·霍尔说,能在有限空间里展示从汉字诞生、印刷术发明到数字化出版的历程,系统而生动,中国展台的设计很有创意。
书人:交流对话产生观点碰撞
书展刚刚开幕,一场场对话活动就接踵而至。中英两国学者、文化名人就出版与文化、电影等话题展开交流,双方精彩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作家常常以其他国家为写作背景,但感觉上,中国作家经常只写自己的事。将来会不会有中国作家能以其他国家和文化为写作背景呢?”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首先发问。
“据我所知,很少。可喜的是,已经有了,相信会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王蒙坦言。
在随后的一场活动中,中国导演陆川和英国导演伊恩·索夫特利谈到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陆川说文学是电影发展的核心动力,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都源自顶级文学作品。索夫特利认为,书和电影并不完全是一码事,电影的拍摄实际上是再创作的过程。
在关于女性视角的对话中,中国作家铁凝说:“女性有表达自己的天然渴望,更容易将写作作为生活方式。而我在处理写作题材时,更希望自己能获得第三性的视角来描述心中的故事。”作家毕飞宇认为选择女性作为视角更像摄影。“它不如我的两个眼睛看得全面,但有时也许更能有效地塑造人物。”
书市:中国图书展现当代中国
收录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用英文撰写并发表的51篇重要学术论文的《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中文版举行全球首发式,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和妻子多丽丝·奈斯比特共同完成的著作《成都调查》首次亮相国际市场,《关注中国——41位驻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英文版、中国国家汉办新编汉语教材《中国好人》以及大型画册《中国——新长征》均为全球首发……至此,一大批展示中国形象、表达中国观点、讲述中国故事的图书纷纷亮相主宾国活动,受到国际出版业的高度关注。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编辑黄友义曾多次参加伦敦书展。他对记者说:“这次书展的亮点就是中国元素,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10年前,这里能有几本中国书啊,但现在你看,国内各出版集团都在推介当代中国的英文版图书,连很多欧美大型出版公司都在打‘中国牌’。”
黄友义说,以往出版走出去多以介绍传统文化为主,本次书展介绍当代中国的选题明显增多。“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发展迅速,人家自然会问中国有什么窍门,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有哪些成功之道?这些都是人家关注的。”
牛津大学出版社版权经理帕翠莎·克拉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观察到中国图书越来越精美,很多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和制作水平都符合国际标准。这些书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和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满足了英国公众想探究中国高速发展秘密的好奇心。”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