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红楼见证沧桑
华师红楼。
陈济棠出资建成 室内模仿神庙构造
文/记者徐静 通讯员李宇红、郑宇云
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建筑多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但红楼是个例外。上世纪30年代,军阀陈济棠在今华师地界修建一栋室内模仿神庙构造的楼房。时间流逝,物是人非。虽经风云变幻,红楼屹立不倒,在观察着这块土地的变化,也见证着人世的沧桑。
建于上世纪30年代
在华师高校教师村的西面,坐落着一座红色两层小别墅。成片的水田,小小的池塘依傍着它,高大的木麻黄将它抱在怀里,遮得严严实实的。这幢小别墅有一个亲切的名字——红楼。
史料记载,红楼约在1934 年由陈济棠出资建成。房子后面有一个约十几平方米的小花园。室内模仿神庙构造的红楼,上下两层的结构对称,每层三房一厅;以方长的木材作为屋梁,大方朴素,地砖、墙壁与外墙保持一个风格,都是鲜红的一片。
其实,红楼之所以出名,更多是因为陈济棠。对广州来说,1929年至1936年可被称作“陈济棠时期”。陈济棠1908年加入同盟会,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曾任粤军旅长。1936 年曾参与发动两广事变,失败后赴欧洲考察。1937年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两广宣慰使、海南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曾放锄头铁铲等农具
上世纪30 年代风云变幻,红楼目睹了师生们的颠沛流离,记下了战争时代的沧桑故事。
1954 年,红楼归属广州中山(民产)果园。1957年9月,红楼正式划入华师生物系管理范围。因为附近水田连连,山丘起伏,所以红楼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生物系的一个农场办公室以及农业试验基地。
红楼,因为战争而变得支离破碎,窗框扭曲变形,窗户遥遥欲坠,部分瓦片给掀起。为此,生物系对它进行了一次修葺,才重新投入使用。修葺后的两层红楼,物尽其用。一楼用来堆放锄头、扁担、铁铲等农具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透过窗外,还可以看见拴在后院的几头老牛;二楼为老师宿舍和临时会议室,闲时,两三位老师聚在一起讨论科研项目。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