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湖北省京剧院着力振兴京剧艺术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 朱世慧

湖北省京剧院成立于1970年。40余年来全院演职员工团结拼搏、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出人出戏出风格,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分别于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保护单位。近年来,作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又不乏创新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规划 主动争取为剧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在戏曲艺术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制定《湖北省京剧院关于落实文化部〈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的实施意见》,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湖北省文化厅也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扶持国家重点京剧院团——湖北省京剧院的具体实施意见》并请求省政府给予支持。

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院经费投入大大增加。2006年至今,固定资产增长率为47%,并且从2008年度起,每年设“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专项资金”。职工人均年收入也较以前增幅115%,奖金增幅为324%。

目前,我院拥有京韵大舞台、京韵小剧场两个专用固定剧场,其中大剧场746座,小剧场246座,均配备了先进的灯光、音响等舞台设施。这些投入使剧院硬件设施、演出用具、设备更新完善,演出能力大大增强,为剧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传承发展 储备人才打牢剧院持续发展的根基

湖北省京剧院一度底子薄、基础差,与京、津、沪院团相比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狠抓创作,连续创作了《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等剧目,一时间蜚声全国,但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荣誉,不断缩小与京津沪名团间的差距,使剧院后继有人,是剧院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确定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以此打牢剧院持续发展的根基。

一方面,我们重视引进优秀尖子人才,在安家费、职称评定、拜师学艺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分别从河北引进了著名奚派老生、一级演员王小蝉和二级演员吴爱民、时景艳,从山东引进了优秀青年小生演员王铭和青年老生演员李衍茂,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招聘了潘欣、高静静、陆艺君等10余位青年演职人员,大大充实了剧院的艺术队伍。

另一方面,剧院还花大力气特邀全国各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院授艺,因人施教,因戏带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先生们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学,不但大大提高了我院中青年演职人员的艺术素质,也丰富了上演剧目。2006年至今,剧院共邀请全国各地89人次著名老、中、青京剧表演艺术家,教授中青年演员优秀传统剧目共计140余出。这种大力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京剧界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启示。

此外,宗师学艺是京剧艺术流派传承的特点,为了使剧院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我院鼓励演员根据自身条件和艺术特长拜师学艺。几年下来,已有13个京剧流派在我院得以传承。

与此同时,我们还提前规划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2007年委托湖北省艺校培养50余名定向生,在不久的未来将会给剧院带来新的活力,并进一步延续、发展和壮大剧院的艺术队伍。

狠抓生产 锐意创新不断继承传扬京剧艺术

创作新剧目、保护和发展京剧艺术,是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的重要职责之一。老戏老演、老戏新演、新创剧目并重是我院奉行的剧目生产政策,2006年以来,我们在此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老戏老演,即结合培养人才,请名师,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授传统剧目,通过人才传承剧目,通过剧目彰显人才,这种做法在京剧界产生较大影响。据统计,2006年至今,剧院共排练演出了传统折子戏126个,传统全本大戏46个,是建院以来剧目生产最多的6年。

老戏新演,即按照当代审美意识和市场需求,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我院2009年精心打造的新创剧目《赤壁之战》,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同时,加快了节奏,增加了武戏与舞蹈技巧,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并曾在赴日演出期间得到日本观众的高度评价。

新创剧目,就是在继承京剧传统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致力于改革创新,创作新剧目。2011年我院的新作原创京剧《建安轶事》由著名编剧罗怀臻、导演曹其敬、作曲朱绍玉等超强创作班底共同打造,从蔡文姬“三嫁”下笔,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蔡文姬一生的悲欢坎坷。首演以来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于2011年11月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举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积极开拓 培育市场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京剧虽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然而进入当代后也面临观众大量流失、市场萎缩的境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生产更多更好的京剧剧目;一方面主动出击,开拓和培养市场,扩大京剧影响,力争在振兴京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院目前虽只有一个演出团的建制,但2006年以来共演出1024场,平均每年演出160余场。“走马换将”演出、进校园演出、社区演出、双休日演出、三下乡演出、公益演出、赴全国多地巡回演出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进校园演出、双休日演出已形成我们独特的演出品牌。它不仅使演员得以实践和锻炼成长,也为京剧培养了一大批戏迷,2006年至今我院已举行双休日演出271场,平均每年约45场。

此外,不断争取出国演出的机会,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也成为了湖北省京剧院作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已在日本、美国等国家演出京剧51场。

深化改革 振兴京剧进一步增加剧院发展生机与活力

改革创新是加快剧院发展的动力,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剧院广大演职员工的积极性,是增加剧院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2006年以来,湖北省京剧院大力实施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根据剧院实际,转换机制,定岗定责,全员竞争上岗,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演职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也不忘抓党风,促院风,兴事业,注重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战斗堡垒作用,用好党风带动好院风,出人出戏走正路,营造剧院安定、团结、和谐的氛围。

倡导和谐理念,团结精神,努力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我院积极开展“做文化人,树文化人形象活动”,教育职工把京剧事业的兴衰和剧院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结合起来,使职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院倡导爱岗敬业、工作负责、尊师爱徒、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论资排辈、行帮习俗和排外思想。

正是因此,2006年以来,我院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区文明单位、武汉市级文明单位和湖北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剧院共获得38项(次)先进(优秀)集体奖励,共有110人(次)在47项先进(优秀)个人评选中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荆楚楷模、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个人奖励。

转眼湖北省京剧院被评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已近7年,这也让我们备感肩头重担沉甸甸的份量,近7年来,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建院40余年来最为显著的突破。可以预期的是,下一步,锐意进取的湖北京剧人,还将在中央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点扶持下,为继承和发展京剧艺术做出独特的贡献。

标签:湖北省 艺术 文化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