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真诚地表达真实的记忆

2012年04月17日 04: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彦武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文学总归是一种个人表达,我们无数的个人表达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民族表达。这种表达带着个人的记忆,所以,文学也是一种个人记忆。我们无数个人记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我愿我的表达能够真诚,我也愿我的记忆是真实的。”4月13日,在广东台山举行的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礼上,作家方方说。她凭借小说《武昌城》成为该奖“2011年年度杰出作家”。

阿乙、李静、赵越胜、黄灿然和杨显惠分获2011年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散文家、年度诗人、年度小说家五大奖项。该奖奖金总额从去年的2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0万元。

尽管获得高达15万元的奖励并收获无数掌声,方方仍保持着格外的清醒,她在答谢致辞时笑称:“所有的文学评奖、文学奖项其实都是游戏的一种,也当不得真,换一拨儿评委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人得奖,我们不必要当真。另外一个人得奖也会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也会是今天这样欢喜的场面,主持人同样也会神采奕奕,我的同行们也会神采焕发,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我会警醒我自己,我不是比其他的作家写得更好,而是我的运气比他们更好。”

清醒同样体现在杨显惠、赵越胜、黄灿然和李静等获奖者身上。杨显惠“甘肃纪事三部曲”的前两部《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曾引起广泛关注,主办方表示,其2011年新作《甘南纪事》的“故事不再是与历史交织,而是叙述今日甘南藏区的山水草木、人畜生灵、风物习俗,在行进之间露出时代的面容”,“从夹边沟到定西,再从定西到甘南,杨显惠一直坚守文学的真实性,每次写作都是自费孤身长旅,调查采风、收集素材的时间远远多于动笔写作的时间。”

旅居法国的人文学者赵越胜的获奖作品,是描述其追随北大已故著名伦理学家周辅成先生问学的散文集《燃灯者》。主办方评价称:“赵越胜先生是一位近乎‘述而不作’的散淡之人,他珍视人间友情,重视精神生活,读书写字从来不是为了博取人世间的薄名,而是为了给在心智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镌刻下痕迹的师友,画一幅深深浅浅的素描”,“感恩之心,怀旧之情,反思之痛,文字之美,知人之论,让《燃灯者》这部散文集成为当代中国精神史的一座隐蔽的丰碑。”

以诗选《我的灵魂》获得“2011年年度诗人”的黄灿然,现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其众多著译多是在工作之余青灯黄卷的时光中完成的。虽然著译颇丰,但黄灿然并非口齿伶俐之辈,获奖后接受采访时不得不通过香烟缓解紧张。

“李静是一个散淡的写作者,也是一个对文字怀着敬意与洁癖的批评家。”主办方在授奖词中这样褒奖《捕风记》作者李静。李静则表示:“意义和自由,乃是衡量一切精神创造的价值标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尤为如此,不从这种价值中汲取力量,文学创作就不能成为个人真理的忠实见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