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小行当街做得过

提起仁济路,好多街坊都知道嗰度有家“常记”打铁铺。老细叫做黎乙常,原籍广东南海,自从1957年搬到广州后,佢已经喺仁济路做咗几十年打铁生意了。虽然做嘅大多数系湿碎嘢,但生活无咗佢哋又偏偏唔得:铁信箱、刀、铰剪、水龙头开关套、肠粉炉、铁皮烟囱……就算喺广州旧城区,做呢啲工艺嘅地方都越来越少,平时要用起身,你都唔知去边度揾。所以街坊都话:黎乙常老人坚持做到今日,真系唔容易啊。

咁样一家充满历史文化味道嘅铺头,虽然位于人民南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但自身却未列入保护名单。今后可唔可以继续经营,仲系未知之数。

当然,咁细家铺头,要列入单独保护,似乎唔多现实。我记得以前去外地旅游见过一条小行当街,将当地有文化特点但又有啲式微嘅小行当纳入其中,街头有博物馆介绍城市行当历史,街尾有各式体验专区,等游客可以落手落脚去试吓,成条街搞得都算风生水起。

若果广州要保护传统小行当,可否借鉴呢个办法呢?人民南一带要恢复历史,总要一定主题。仁济路嘅主题就可以系“小行当”,设置打铁、打铜、补锑煲、拉面皮等小店,一方面等佢哋留喺西关街坊身边,真正可以做到生意;另一方面作为旅游景点给予一定补贴,等佢哋成为广州文化一张名片。一举两得,制得过啊。

标签:小行 行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