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银河“微祭”王小波 因为爱所以从不抱怨

那些年,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

十五年前的今天,1997年4月11日,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家中的电脑旁。他的绝大部分文字,都是在一台破旧的586电脑上敲下的。

今年4月11日,是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15周年忌日。王小波的妻子、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昨日做客微访谈,与网友畅谈自己眼中的王小波,“他的文字如果能在读者心里,就是最好的纪念”

他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的梦想是拿诺奖

王小波受人喜爱的作品中,既有小说,也有杂文。李银河透露,王小波最爱还是他的小说,“小波自己更看重小说,我也是更喜欢他的小说。”

李银河还透露,让王小波最引以为豪的作品是《黄金时代》,“小波说过,《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有读者提到,《黄金时代》有多位主角,哪些是王小波本人?李银河回答说,“可以说,全都是他,又全都不是他。”

网友“虬髯客”问道:“有一篇短篇叫《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我常常在失去信心的时候读一读。小波真的有过这样的经历么?里面的女主角的原型是您吗?”李银河说:“只有这一篇中的女主角,有一点我的影子,”在回答一位名为“南柯记夜舞”关于王小波人生梦想的询问时,李银河说:“没仔细说过,可能是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白银时代 李银河不介意他不成功

不少网友将王小波当年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翻出来,向李银河询问当时阅读情书的感受。李银河则大方表示自己“有被爱的快乐。”

王小波在小说中对婚外情细节多有描述,有网友问李银河:“内心真的没有觉得扭曲吗?”李银河则豁达回应,“他写的是小说呀,如果他真搞一个婚外情,我会很嫉妒的。”

网友还坦言,“曾经不认为王小波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看过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是不如意,包括出国也是以陪读的方式去的。”对此,李银河说:“他不是世俗标准的成功男人,但是因为我爱他,所以不会抱怨。有一次他问过我:如果我将来在文学上不成功,你会不会很失望。我仔细想了想,说:仅仅是我们的快乐已经够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实习记者荀超

专访王小波生前文学责编、文学评论家李静——

“王小波作品有诗性的想象力”

1997年,《北京文学》制作了国内首份“王小波纪念专号”。作为专号的主要策划人和撰稿者,文学评论家李静曾是王小波生前非常信赖的文学责编之一。值此之际,记者对李静进行了专访,试图探究王小波在当代文学的坐标和其文学价值。

记者:王小波在内地是否拿过与文学相关的奖项?

李静:没有拿过。

记者:文学界是出于怎样的担心?李静:他的小说有一种冒犯性。很多描写性的禁忌,所以一般的文学杂志不太敢发。

记者:在你看来,王小波对当代文学界的影响有多大?

李静:我觉得后来的写作者几乎没有不看王小波的。比如像冯唐、连岳,他们肯定是大量地看过王小波,包括韩寒。对他们精神上有多大影响我不好说,但起码在语言风格上、淬炼汉语的方式上,多少都

有受到影响。有的青年作家后来说,小波的小说现在对他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了。我从这些作家作品看,不是这回事,他可能还没有吸收到他的营养。

记者:他的小说与之前中国当代文学有何不同之处?

李静:纳博科夫说过,好的作品是诗的精确和纯科学的新奇的融合,而这就是王小波小说的重要特点。他最主要的价值还是他的小说,是世界级的水准,放进世界文学里面是毫不逊色的作品。在中国没有像他这么写小说的。

记者:当下的文学市场是类型文学的天下,你认为王小波的小说对现今的文学写作者有何启示?

李静:王小波既有价值立场,又有他自身诗性的想象力,他的智性和感性是非常平衡的。现在很多作家往往避开知识分子必须担当的责任。

《南方都市报》

标签:王小波 李银河 网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