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公祭风渐盛 “文化遗存”争夺白热化
中新社西安4月4日电(冽玮 张一辰) 巍巍桥山,泱泱沮水,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4日在陕西黄陵桥山轩辕殿前广场举行。祭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与“礼之五经,莫重于祭”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祭已成为“全国性”的活动而不再为某一地区专属。
据统计,全球华人有规模的“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几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与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庞大数字所体现出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与向心力,也使“公祭风”在中国内地日盛。有学者指出,这实质上是一种血脉的回归。回归的民族符号注定将在人们的尊祖敬宗、慎终追远和继志述事的情愫中得到弘扬。
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创会理事长许文彬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年是他第四十五次来大陆,也是第五次率团前来陕西拜祭黄帝陵。中国人作为黄帝的子孙,早已不仅仅是血统上的观念,而是一个文化归属的概念,是中华民族各个互相认同的表现。
他说,大家都是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在清明节向黄帝陵致敬,表达华夏儿女慎终追远的虔诚心意。
近年来,中国内地对于“祖先”资源的“争夺”几近白热化,河南焦作与湖南炎陵“瓜分”炎帝;湖北竹山、河北涉县、甘肃天水和山西长治等地均以女娲为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这场“祖先争夺战”中亦无法独善其身。除陕西黄帝陵公祭大典之外,河南新郑作为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的地方,举行拜祖大典。目前两者都升格为“国祭”,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有数十个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类似的“公祭”活动,且资金投入日趋庞大。
据了解, 地处秦巴山区的竹山县斥资1500万人民币公祭女娲;绍兴公祭大禹投入2亿多元;安徽六安公祭皋陶,欲斥资20亿元打造古城;河南炎黄巨塑耗资1.8亿元……,由此可见,在满足海内外华人的“寻根”需求的同时,多种元素已悄然渗入公祭之中。
公祭大典遍地开花,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公祭疲劳”,公祭炎帝、公祭舜帝、公祭老子、公祭李白、公祭诸葛亮等各类公祭不一而足,纵观中国历史,从未有一个时代如当下这般“热衷”祭祀。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目前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祭扫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庄严典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祭祀先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文化‘空壳化’的弊病,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下的公祭中屡见不鲜。
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认为,“公祭热”是本土文化复兴的显现,其内涵是源自对共有祖先的认同。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祭拜地”不一致所造成的疑惑不但削弱炎黄子孙凝聚力也违背了公祭的初衷。(完)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