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奖金最高“文学奖”的含金量

百草园

□朱四倍

刚刚评出的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获奖者是海南作协副主席崽崽,他在决选中凭借作品《我们的三六巷》击败了马原的新作《牛鬼蛇神》。

文学奖在当下社会评价中是怎样的呢?除了被诟病的“圈子化”外,就是现在看到的靠“奖金最高”来吸引眼球。客观地说,逐步提高文学奖的奖金是大势所趋,并且正在成为现实,更不是坏事。但是,当文学奖越来越依靠“奖金最高”或者“奖金大幅度提高”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时,文学奖的“含金量”也相应提高了吗?

当下文学评奖有着不少现实困境,至少有两种主要表现,一是“圈子内”的自娱自乐;二是利益均沾的心态蔓延。多年前,作家孙犁先生就明确指出:“在中国,忽然兴起了评奖热。到现在,几乎无时无地不在办文学奖。……这种奖几乎成了一种股市,趋之若狂,越来越不可收拾,而其实质,已不可问矣!”而现在他的担心,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更为吊诡的是,本次评奖中,出现了诸多不可思议之处,评委方方只在电话里说,这件事很敏感,“他们弄得一塌糊涂”。而马原说评委“张炜和方方好像会议期间就走了,据说一些评委在会前就走了”。如此种种,让我们看到了什么?难道奖金最高的文学奖真的成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厢情愿的表演?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能列得出名的文学奖项已超过百种,文学奖项的奖金也在攀比中不断攀升,获得某些奖项已成为一种名利双收的实惠。与此同时,某些文学奖缺乏公开性与透明度,一些水平不高的作品屡屡获奖,文学奖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种种非文学的因素遮蔽干扰了文学奖的评选,文学奖的评选往往只是一个综合平衡协调的结果,文学的光环日益变得模糊不清。

长此以往,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文学环境中,不少作家乱了方寸,被围困在名缰利锁里,围绕评奖的风向写作,热衷于圈子里的人情世故,放弃了对文学的艰难探索和崇高追求。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无知吗?

应明确,无论时代如何嬗变,文学奖的性质不应该改变。要知道,任何文学奖项的设立与评选,都是为了打造出未曾有过的经典作品和打磨精品力作的,并且其重要指向是为了反对粗制滥造迎合市场的姿态,张扬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探索性的创造精神,否则,再高奖金的文学奖又有何意义?

朱四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