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清阴时节忆恩师

口彩丽敏

夜色暗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听着江水拍岸声响,我不禁念及与长江同在的、我的导师易伯鲁先生。恩师素来经济,博学旷达,清平悠然。授业解惑,殚精竭虑……翻阅新近出版的《易伯鲁文集》,我在进行一次敬重的回忆、学术的重温、思维的穿越、心灵的涤荡……

易伯鲁先生,是我国著名鱼类生态学家,原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主任,水产学院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鱼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并被聘为国家科委水产组组员。易先生以卓越的学术奉献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毕生致力于我国渔业教育的发展,奉献于中国水产研究事业。早年,无论在奔腾湍急的长江、黑龙江,还是在蔚蓝平静的滇池、梁子湖、太湖,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探究的足迹。发现新鱼类、培育新良种,研究鱼资源、编著教科书,鱼类生态学界铭记着他渊博的学识、不朽的贡献。

毛主席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湖北特产“武昌鱼”享誉中外。而令“武昌鱼”学名者就是易先生。上个世纪5O年代,他在梁子湖进行新中国首次大型湖泊的鱼类研究中,通过搜集大量样本,对比研究发现了◇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团头◇,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武昌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的第一类鱼种。因此他被人尊称为“武昌鱼之父”。其后,在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期间,作为中方负责人,他主持了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了1O种该流域在苏联境内未曾见过的鱼类。

如今,大家熟知的青、草、鲢、鳙等家鱼养殖业繁荣,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在当时,这些生活在长江的鱼类研究在国内却是空白。上世纪6O年代,易先生参加和主持了长江干流的鱼类生态调查,他不畏艰辛,细心研究,综合分析,第一次全面查清了长江干流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的生长习性、水域分布、规模大小、产卵条件、自然环境等,为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长江四大鱼种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国内首部鱼类生态学教材———《鱼类生态学》问世。有关专著也被美国同行看作是研究四大家鱼资源的范本。

上个世纪7O年代,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当时,学术界对在葛洲坝是否修建过鱼道设施争议颇多,意见不一。易先生不畏权威,不惧压力,科学对待,始终实事求是。他根据大量研究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分析,与其他专家一起提出了不必修建过鱼道的建议,并最终被采纳。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建设资金,并每年可为国家增加数以亿计的水电收入。

生命不止,研究无限。易先生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他7O高龄的时候,他还带着青年教师和他的研究生亲自到湖区调查、采样。退休后,他依然坚持每夭读书、看报、写文章,笔耕不辍,整理以前所做的研究成果,希望留给后人更多的东西。遗憾的是,他还未将他的这些书稿整理完毕,就离我们远去了。学问恒久远,著述永流传。他的后人和我们这些后生了却他未了的心愿,将文稿整理出版,尽我们应尽的职责。现在读着他的这些著述,我仍能从中感受到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体会到他一丝不苟的研究风格,领略到他非凡的学术成就。

清明时节,翻阅文集,易伯鲁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眠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学时代,我一直仰慕易先生的学识威仪,直到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才有幸走近老师,走近我尊敬的人生楷模。2O多年里,每每回忆起先生当时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仍然能够切身感受到先生那份深深的舐犊之情,传业之意。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和最珍贵的记忆。难忘先生的严谨与细致,记忆中弟子做论文时需要查找资料,先生总能在几十年收集的资料中准确抽找出来提供给我,正是这些分类严谨、逻辑清晰的资料使我的论文写作事半功倍;难忘先生的敬业与博学,我自以为较为满意的毕业论文初稿,经先生修改指点,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文字更加简练,最终顺利完成,受益终生;难忘先生的彻悟与睿智,即使在十年动乱之时,于夭命之年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不公正待遇,达观的恩师也能找寻出生命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所在,在牛棚中将英文的《毛泽东选集》精读了五遍,每读一遍,体会更深。

走上社会后,常遇成长道路中的混沌和困惑,先生总能以科学规律和敏锐判断为我们消弭困惑、指明方向;在世事变化,沧海桑田中,先生总能以高尚情怀和豁达精神为我们抚平焦虑、升华心灵。每次与先生的交流,我都有洗礼脱俗,心灵净化之感,他既是导师,又似慈父。恩师用他的人格和成就,不断鼓励、鞭策着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地修正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恩师的潜移默化的治学之道、为人之道、修身之道,是我们终生享用的宝贵财富。在世俗的尘埃中,我是多么留恋他那脱俗的淡定。他智慧博学、人格力量总能激励我们这些后生前行。

在先生9O岁生日后,明知他年岁渐老,但我仍夭真地认为,时日还长,未来我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聆听教诲。不想,当时间定格在2OO9年1月8日,这一切都已陨碎。根据先生的遗愿,骨灰撒向了他一生热爱的长江。那夭,我因公有事,未能前去送他一程。每当于此,我总有无尽的伤感和遗憾,洎水一次次模糊我的视线。

滚滚长江东逝水,又一个清明节来了,我把思念化作洎水融入江水,送恩师远行。深深叩拜。

标签:先生 时节 易伯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