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反对好莱坞

《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  贾晓伟 著  商务印书馆  2012年2月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迅速成为人类的宠儿。今天,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被资本操控的商业工具。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席卷全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电影创作与生产的风向标。然而,艺术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总有一些电影人对好莱坞模式很不以为然,他们标新立异,竭力将电影个性化,不断拓宽电影的表现空间。《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从文化多元的角度,反思好莱坞电影的种种弊端,对欧洲十位电影大师及其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为什么

陈华文(编辑)

电影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个问题必须说清楚。电影是声音和画面的巧妙组合,组合后的声音和画面,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听视享受,同时在审美角度给人以无限的愉悦感和想象力。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对于世界电影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从上世纪30年代起,好莱坞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创作模式:类型化的电影和大团圆式的故事结尾。直至今天,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商还在沿用这种模式,其原因是能赚更多的钱。

好莱坞电影: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者

电影生产固然离不开金钱的支持,但是把电影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电影作为艺术的面目将变得逐渐模糊。众所周知,当艺术和金钱勾搭成奸后,艺术不再纯洁,电影也同样如此。好莱坞电影围绕金钱的指挥棒转,票房效益大于一切。在利益面前,好莱坞没有哪个制片人愿意投钱拍摄文艺片,更不愿意在艺术方面展开大胆的探索。好莱坞构建的电影帝国是一个金钱世界,这不能不说是电影的悲哀。

如果说好莱坞是商业电影代名词,那么欧洲电影,则是艺术电影的守护神。欧洲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主义精神,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作用的作用。在世界电影艺术中,欧洲不论各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本书选择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位电影大师进行解读,他们分别是:瑞典的伯格曼,意大利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前苏联的塔可夫斯基,法国的戈达尔、雷乃,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西班牙的布努艾尔和希腊的安哲罗普洛斯。这些电影大师,凭着对文明的敬仰之情、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和虔诚的创作态度,赢得了世人尊重。

这些电影大师们都是世俗的叛逆者和艺术良心的坚守者。他们对电影太在乎、太较真、太过于执着,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界刨根问底的追问,这导致普通观众难以看懂。他们在电影中的每一次探索,都给电影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

欧洲电影:个性化创作彰显艺术魅力

《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一书中,作者认为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是世界电影的“教父”。瑞典作为北欧国家,自十八世纪初以来,从未遭受战火的洗礼,人们过着宁静富裕的生活。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电影创作而言,简直就是天堂。伯格曼出生在宫廷牧师家庭,也许是从小在宗教的氛围中长大,以至于他的作品带有浓烈的宗教气质。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与艺术史期间,他就参加戏剧小组,从事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担任戏剧导演。他不愧是一个电影天才,在从事戏剧创作的过程中歪打正着,拍摄了一生中最有成就的四部电影《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说来也是奇怪,当伯格曼在1966年辞去瑞典皇家戏剧院院长一职专事电影创作后,其后创作的电影都难以超越这几部电影的艺术高度,电影似乎给他开了一个艺术的玩笑。2007年,89岁的伯格曼在自己的寓所悄然离世,标志着一个电影时代的终结。

再看看意大利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三位大师。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故乡,这里的艺术家们历来都不太瞧得起美国电影,他们认为好莱坞虚伪、滥情、肤浅、没有文化内涵。二战中意大利战败,当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烈,人民处于动荡的生活中,很多电影人把镜头直指现实,反映底层人民穷苦潦倒。费里尼在电影中延续了这种现实风格,但是他在生活中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代表作《八部半》是电影史中的惊叹号,在戏剧力量、个人视像和电影语言的掌握方面,成为永恒的经典。费里尼曾经说过:“我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自传式的。”这部电影中的 “意识流”风格,掀起了世界电影艺术新的浪潮。

同为意大利电影大师的安东尼奥尼,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深入中国内地拍摄。其纪录片《中国》反映了当时中国百姓本真的生活面貌。殊不知,纪录片并非安东尼奥尼的兴趣所在,故事片更是他的擅长。在他的作品中,人际关系的破裂,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的异化问题,是他津津乐道的表现话题。他最著名的影片是《红色沙漠》,描写了一位因车祸受刺激失去心理平衡的人所意识到的社会。影片中他颠覆了自然中的色彩,所有色彩变成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彩色影片。

帕索里尼也许是最另类的电影大师。他拍摄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持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更近于一种狂欢,一种大众神话。这些影片以精妙绝伦的奇观景象、轻松幽默近乎下流的色情笑话、精心编排的异国情趣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最惊世骇俗作品《索多玛120天》,将法国 “臭名昭著”的性作家萨德的小说搬上银幕。电影揭露了法西斯的凶残,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充满病态的色欲描述方面,实在是惊人之作。有人称这部影片是 “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影片。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还是一名同性恋。1975年,他与十七岁的男妓发生矛盾并被刺死。一代电影大师竟以这样惨烈而尴尬的结局,走完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前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曾长期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但是电影艺术水准始终与世界同步。塔可夫斯基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系统学习了导演专业的课程,他在所有大师中,可谓地地道道的“学院派”。大学毕业时,他在电影剪辑即蒙太奇理论方面就有独立的见解。他执导的《伊万的童年》,直接把自己推上了电影的宝座。他是一个用电影雕刻时光的人,可见他对电影何其用心。

人文关怀:世界电影创作的共同担当

戈达尔不仅是法国电影的代表人物,还是电影评论家,经常在著名期刊《电影手册》上撰写影评。他对这个世界愤世嫉俗,总是喜欢把一腔热血倾注在电影作品中,他的代表作《筋疲力尽》,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作,戈达尔和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对生活筋疲力尽,对婚姻筋疲力尽,唯独对电影充满热情。雷乃和戈达尔身处同一个时代,是法国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人物。他有一个闻名世界的画家父亲叫雷诺阿,也许是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广岛之恋》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该片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把过去与现在、经历和对经历的描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梦魇。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当代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在电影之路上他磕磕碰碰,在报考华沙电影学校的过程中屡次失败,但是这并没有终止他对电影的梦想。他最初引起电影界的关注,不是电影作品,而是电视系列剧《十诫》。上世纪九十年他创作的《蓝》、《白》、《红》电影三部曲,其主题直指人的本体精神,他不是讲故事的好手,但是他比所有的故事家都懂得人在感情方面的细微变化。

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是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年轻是他在大学攻读农业工程,尔后转学农艺,最后转学哲学。但是他对这些知识没有太大兴趣,痴迷与专业好不搭界的电影。他最著名的作品《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无粮的土地》,让他在世界电影史上光彩照人。在电影拍摄中,布努艾尔特别注意节约成本,一般都将摄制周期控制在几周之内,并且从不偏离剧本。他基本不对演员们说戏,还常常拒绝回答演员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导演,他用自己的风格演绎着电影的传奇。

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他是和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大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就自编自导了《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这三部电影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探索希腊历史、寓言式的情节及反戏剧的疏离手法,构成他的最大电影特色。在电影中,安哲罗普洛斯将诗的语言和哲学思考植入进来,为电影增添了思想的魅力。希腊是欧洲艺术的摇篮,他在这个摇篮里对电影千锤百炼,轻松自如地掌控电影的张力。今年1月25日,76岁的他在过马路时被摩托车撞倒,不幸去世。谁会想到,风光无限的他,会以这样的结局离开世界?

《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一书,为欧洲电影大师描绘出一幅幅精神的画像,大师们虽然都远离了这个喧嚣的世界,但是他们为电影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成为整个人类艺术的重要财富。好莱坞电影虽然拍摄出了《后天》、《2012》、《阿凡达》这样关注人类社会与环境生态深刻反思的电影,但是总体而言,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逐下跳舞。电影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就有责任以人文主义的情怀,呈现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图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