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应丰:我的书房在黄埔民间文化第一线

黄应丰向我们推荐的一位黄埔木雕艺人的新作,他背后是55米的长卷《盛世黄埔》。

  黄应丰在波罗诞海祭中(资料图片由林荫提供)。

  黄应丰在波罗诞海祭中(资料图片由林荫提供)。

黄应丰为专家、观众介绍黄埔区参展的乞巧工艺品。

黄应丰部分著作。

黄应丰给我们介绍黄埔区民俗公园。

见到黄应丰,是在波罗诞前夕的南海神庙。神庙里为了次日庆典而准备的彩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庙外的小街上,圆木大灶上蒸着的一锅锅波罗粽在雨雾中热气蒸腾,黄应丰带我们漫步在神庙内外,看陈列的黄埔区木雕、剪纸、乞巧工艺品,看庙中的古木、石碑、雕塑,对黄埔历史文化的支支脉脉一清二楚,对民俗风情的根根底底如数家珍。他说南海神庙就是他的大书房,他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迹上书写,熟悉他的人都说,黄应丰的阅读与书写,就在黄埔民间文化最基层的地方。

他阅读的重心是黄埔民间文化

在与黄应丰对谈的过程中,他时时会把话题引回到黄埔区的民间文化和民间工艺人身上。关于阅读,他的观念很直接,就是要从历史典籍中追寻民俗的根源,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汲取民间工艺新思路——他的阅读和写作,都是紧紧围绕着黄埔区民间文化的。他引经据典证明波罗诞的海祭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祭祀,写书记述波罗庙的历史变迁和民间传说,更亲自策划,将南海神庙波罗诞作为民俗文化节进行抢救与恢复。对他来说,读之不如述之,述之不如身体力行之。阅读可以最实在地增加对民间文化的视野和洞察力,他很喜欢的例子是南海神庙的复建工程,一路漫游,一路指点给我们看,何处是村民翻新居弃之不要的元末石雕、明代碑刻、明清砖雕、明代蚝壳墙、清代神龛、民国地砖、满洲窗、水纹墙,他又是如何一件件捡了回来用在了“民俗公园”的建设上。“不读书,思路就不够广,从一个民族的永久性上看,文化比经济的意义更为深远。经济的优势常常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化的优势则是一张不变的王牌。对于民间艺术来说,抢救就是一种建设。如果一个地方失去了自己的民间文化,失去传承人,便会失去了历史的根脉与精神。”

为黄埔民间文化著述

黄应丰曾是业余文艺骨干。据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与黄应丰合著了《千年海祭——广州波罗诞》一书的曾应枫介绍,上世纪60年代,黄应丰还是代表广东出席首届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两名代表之一,该会议的主持人是时任中宣部长的周扬。那时,他经常写些相声小话剧参加文艺汇演,得了不少奖,在他自己看来,走上传承与保护民间文艺的道路,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长期在黄埔区文化、旅游方面的部门工作,也因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黄埔这方热土的爱。

从南海神庙到丹水坑到龙头山的开发,从搜集整理《波罗庙的故事》到编辑《龙头山夜话》,从编辑出版《俗话黄埔》到《黄埔文萃》,黄应丰多次深入民间,近十年更是苦心开掘,让黄埔茅岗、横沙、双岗等村的乞巧文化重放光彩,并将乡民们的七夕供案拿到南海神庙展示,策划组织了黄埔区乞巧文化节……黄应丰倾尽全力,运用他的才智,调动整合所有的资源,对黄埔这一方水土进行着全方位的文化开发,向人们展示琳琅满目的黄埔风情,促使人们的眼光触及到黄埔本土的文化遗产价值。

为民间工艺人提供文化支持

多年来,这位黄埔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和带头人一直在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竭尽全力,在黄应丰位于南海神庙中的办公室里,靠墙的两架大书柜里,除了关于民间文化、工艺和地情、画册类的图书之外,还摆放着广绣、珠绣、剪纸、乞巧、波罗鸡等诸多的民间工艺品,以及许多的关于民间文化推广工作的奖状、证书。不过,他的工作地点更经常是在黄埔区那些村庄的深处。

他的语言很朴素:“我们搞文化的人,一定要把群众中自发的文学艺术放在心里,尽力扶持他们,帮他们出点子,给他们搭平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正在南海神庙展览的龙年乞巧龙手工艺展中展出的作品,都是他一家家一户户上门去找到那些“巧姐”,动员她们参加,给她们提供创意的。“黄埔区每个村子、每家有什么手工艺人,谁会做东西,能做得好,我都知道,我就上门去找他们,跟他们谈。有的人说没时间呀、想不出做什么好呀,我就跟他们商量,看能不能做些不一样的,有特色的东西。我也去和小学联系,让孩子们参与进来。”

在他看来,民间工艺人心灵手巧,但是文化修养的欠缺使他们的作品无法创新和自我超越,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发掘他们,帮助他们找到新思路,突破创作瓶颈。这种点拨对于自发的民间工艺来说,可谓点铁成金。“2010年全国首届乞巧文化风情节,我们获了金奖,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工艺精细之外,我们的作品突破了牛郎织女的传说、鹊桥谷塔的传统题材,加入了许多有黄埔地方特色的素材,比如波罗庙、黄埔大桥、黄埔军校……这就是创意给民间工艺带来的突破。”还有一位画家,专攻长卷,去年拿出的作品是40多米的《古代海上丝路航旅图》,构图分散,今年,黄应丰建议他画新黄埔,这个没有人画过的题材给了他新的思路,55米的新作《盛世黄埔》问世以来,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如今,黄应丰又在致力于向社会推荐一位黄埔木雕艺人,“我们在抢救整理民间文化活动中,要敢于亮出民间文化人的旗帜,要造就一批叫得响的民间文化人,要让民间文化人载入史册,这对民间文化活动的持续发展和本土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书房主人

黄应丰

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负责人

标签:黄埔 黄应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