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哲学家周国平与施密德沪上对谈:幸福是一种能力

中新网上海3月31日电(记者 邹瑞玥)一本名为《幸福》的小书,出版后即行销德国十多万册,还被译成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脱维亚语、芬兰语、丹麦语和塞尔维亚语等多国语言。近日,该书中译本登陆中国,《幸福》作者、德国哲学家、心灵抚慰师威廉·施密德30日晚也亮相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沪上哲学家周国平和热心读者共同对话幸福。

虽然二人分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幸福的理解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周国平说自己“爱人间的不幸胜过爱天堂的幸福,爱我的不幸胜过爱他人的幸福”,施密德对此深表赞同。在施密德看来,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获得对幸福的感知。幸运、快乐自然是构成幸福的要素,但这只是瞬间的、偶然的时刻。反而是学会正视生活中的悲哀与痛苦,发现并懂得创造人生的意义,才是获得了幸福的能力。“这是一种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施密德表示。

据了解,施密德曾担任过心灵抚慰师,他1998-2007十年间定期在阿尔比斯河畔的阿福尔特恩诊所提供哲学心灵服务,虽然与传统意义的心理咨询有所不同,但同样都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内心世界的构建。在《幸福》一书中,施密德剖析了幸福三个层次,并且强调,幸福不是人生第一要义。人生要寻找和建立意义,否则将会陷入对幸福追逐的焦虑中。

施密德在他的书中倡导有意义的生活,与周国平所说的“高贵、有追求的人生”有不少相似之处。现场二人也谈到了城市化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问题。艰难的生活中,人是否还有资格、有条件找寻一种有意义的、高贵的生活方式,成为嘉宾关注的问题。

出生于德国小乡村、大学才开始进入城市生活的施密德认为,一个人从农村到城市,必然会形成社会关系、知识结构的断裂层,因而造成一种不安定感,人们要学会建立起新的生活关系网。周国平则认为,幸福感缺失是现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社会价值观正在向如何将利益最大化靠近,而不考虑什么才真正使人感到幸福。其实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真正的幸福感从来都是来自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完)

标签:周国平 施密德 幸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