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探访中国言情小说开山鼻祖张资平故居 留馀堂

中新网梅州3月29日电 题:探访中国言情小说开山鼻祖张资平故居——留馀堂

作者 杨草原 周涛 刘映新

张资平,中国言情小说开山鼻祖,他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曾毫不吝啬地大篇幅写过他的故乡广东梅州的老宅——留馀堂,可见他对留馀堂充满着眷恋,可见,留馀堂对其成长及成为大家有着极大的影响。

记者近日走访了留馀堂,如阅读一部“大本头”书,揭开其美丽的面纱,走近张资平的亲人,了解他在书香门第的背景下成长历程。

留馀堂坐落在梅州梅城江北东郊,与梅州的最高学府——嘉应学院仅一墙之隔,屋内有70间房,建筑面积1975平方米,门前有1200平方米半月形池塘和900平方米禾坪,是典型的三堂四横客家围龙屋。从外面看留馀堂并不显奢华,然步入在大门后,你会为其浓厚的历史厚重感和精细的雕刻所震撼。

“这张桌子是道光八年做的。”张氏第二十九世孙80岁的退休干部张海祥向记者介绍。这张摆在上厅神龛下的八仙桌,在它底下还刻着斑驳的楷体字向世人诉说着留馀堂悠久的历史。

留馀堂始建于道光七年(1827年),至今有185年。“开基祖张应谦有两个儿子,他希望后代做事做人要留有余地,同时,“留”字的另一种写法为上面两个“口”,先辈借此寄望两兄弟和睦相处。”张海祥说。

在大门和下堂屏风上挂着的五个“文魁”、一个“经魁”牌匾与禾坪边屹立的七条楣杆,均展示着留馀堂在科举时代“兄弟父子同登科”的显赫文风。中堂“留馀堂”牌匾下挂着国内外政界名人与其后人的合影,今日的留馀堂仍延续着昔日的辉煌,风采逼人。

每处高大的石座木柱都贴着 “孝友传家诗书礼乐,文章报国秋实春华”、“结庐老梅树下,读书深柳堂中”等散发浓郁书香的对联。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工部右侍郎广东学政臣汪鸣銮为《留馀堂试草》作的序中赞曰:“粤之文,以嘉应为最,而张氏尤为嘉应之名族也”。

中堂装饰精雕细刻,叠式金字字架下方以龙爪座承载重量,用红、黄、青三色粉饰,中间栋梁上画着五行八卦。跟随张海祥跨过青红相间的月拱,恍若随时光隧道穿越回留馀堂的辉煌年代。

“这个就是张资平出生的房子和读书的书斋。”在中堂旁边的庭院里,张海祥说。书斋与房子隔一天井,天井中栽种的紫罗兰在午后的阳光中静静绽放,与书斋别致玲珑的花窗相互映衬。“张资平的父亲是秀才,开了私塾,张资平就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启蒙的。”张海祥说。张资平也曾在作品《冲击期化石》中提及 “父亲是我的知己”。

张资平19岁时官费留学日本,修地质学。因对文学感兴趣,他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一起策划筹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自小在书香门第中成长,扎实的国学基础,使他在文学上的表现比专业方面更为出色。

张资平的作品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自由婚恋的束缚。他以客观平实的写作态度,清新流畅的笔调,再加上甜熟柔婉的情致,使张资平恋爱小说拥有众多青年读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贵妇人则以手捧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和张爱玲反应市民生活的散文为时髦。张资平的作品曾被编入《中国十大作家小说选》,他的名字被录入1999年版《辞海》。

记者采访时,留馀堂门口的池塘正在清理淤泥。族人告诉记者,4月30日,留馀堂将举行梅州市、梅江区两级“客家古民居”挂匾揭幕庆典。(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