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齐学”研究的新鲜血液

《齐如山文集》书影

张净秋

现代大众传播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电影《梅兰芳》的上映不仅再现了梨园大师氍毹上光彩而又跌宕的人生,同时也把他背后的推手——齐如山(剧中“邱如白”的原型)带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位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终于走出尘封的历史来到了大众的面前。

实际上关于齐如山的研究,特别是其剧学理论的探讨,祖国大陆早在30年前就已经兴起,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本体研究是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博士生梁燕的学位论文撰写起步的。1996年,这篇以“齐如山剧学初探”为题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在戏曲理论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它是“海峡两岸迄今为止研究齐如山最有分量的论文”。

以后的十几年间,任教于高校的梁燕一直在齐如山研究这块沃野上悉心耕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齐如山的理论建树》、《齐如山剧作的风格特色》、《齐如山现代戏曲导演的艺术成就》。2008年12月,积梁燕多年心力的《齐如山剧学研究》一书付梓出版,作为大陆首部研究齐如山的专著,此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齐如山的剧学贡献、剧学特征和剧学实践,它的问世使梁燕一跃成为齐如山研究队伍中的领军人物。

2011年12月,梁燕耗时10年编纂完成的《齐如山文集》(共十一卷,总计283万字)出版,这一重要成果的推出,引来了学界的一片喝彩。于是人们有了这样的说法:“提及京剧,不可不提梅兰芳;提及梅兰芳,则不可不提齐如山;提及齐如山,则不可不提梁燕。”由齐如山的研究专家从事齐如山的文集编纂,其学术质量是值得期待的。齐如山一生著作等身,但成果形态过于纷繁琐碎。梁燕编纂的《齐如山文集》,收录齐如山的戏剧学专著29部,民俗学专著14部,文学随笔2部,充分体现了齐如山在中国戏剧学、民俗学领域的理论贡献,可一解众多学人的寻书渴求。

而纵观全书,其文献及学术意义大致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庋集珍本,遴选经典。《齐如山文集》主要包括齐如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一批“齐如山剧学丛书”,如《中国剧之组织》、《戏剧脚色名词考》等;还包括齐如山于1948年至1962年在台湾出版的一系列戏剧学和民俗学著作,如《国剧概论》、《国剧要略》等;也包括1979年台湾出版的《齐如山全集》未收入的《说戏》、《观剧建言》、《国剧浅释》、《北京三百六十行》和《北京土话》5部著作。

齐如山著作中最早正式出版的专著是1913年由京师京华印书局出版的《说戏》一书,距今近百年,已属珍本,之前的全集、文存类集成均未见收录。梁燕经多方寻找最终觅得,将其列入《齐如山文集》第一卷卷首。须知,《说戏》整理后仅有13页,民国期间的印本恐怕也不过30页。如此单薄的小册子杂合在众多古籍旧书中,其搜求过程想来应是相当困难的。

第二,立足当下,发凡起例。齐如山从事学术研究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当时白话文运动刚刚兴起,规范化程度不高。受时代的限制,其著作在今人看来龃龉抵牾、文辞不畅之处不在少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制定较为合理的校勘原则是一个难题。梁燕坦言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也曾有过思想上的徘徊,甚至也走过一段弯路。前一个时期,她总想最大程度地保留齐如山著作的旧版原貌,因为齐如山毕竟是20世纪戏剧学、民俗学领域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但是这又不可避免地与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相抵牾。后来经过一番慎重思考,梁燕改变了自己从前的做法,将编辑的原则确定为“从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出发,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体现当代齐如山研究成果”。所以后一个时期,她又重新对书稿进行校订、勘正,尽管花去很多时间,但她认为是非常值得的。特别是当终校全部完成之后,她更加感到后来在编辑原则上的调整是正确的,这也使得这套《齐如山文集》拥有了自身鲜明的个性和不可辩驳的时代特性。今天当读者翻开《齐如山文集》,流畅地阅读着近乎一个世纪以前的大家著作而毫无文字障碍之感时,可能想象不到文字背后编纂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不仅需要个人毅力,还需要过硬的学术功力。

总之,《齐如山文集》的问世给“齐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满足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它为中国现代戏剧学研究取得更大突破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相信此次整理将为真正意义上的《齐如山全集》的问世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盼望已久的时刻不会太远了。

标签:齐如山 齐学 血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