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凳”风波令人费解的三个疑问
本报记者 何光锐
网络与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假如没有网络的爆料,没有媒体的跟踪调查,“汉代玉凳”事件就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不会这么快地挖出背后隐藏的真相,甚至有可能成为一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之案。“玉凳”风波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尘埃落定,但是,回顾整个事件,仍有三个令人费解的疑问值得提出,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
疑问之一:如此显眼的拍品,如此“夸张”的拍卖纪录,为什么在沉寂了整整一年之后才受到置疑?为什么率先“打假”的是一些网民,而不是文物界、收藏界的专家或者市场人士?
“一是瑕疵太多了,假到没必要说;二是圈里都知道根本没成交,虚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另一位资深古玉收藏家也认为,对于这件所谓的“汉代玉凳”,不用看实物,只要通过图片就足以判定为赝品,因为它违背了古玉基本的历史特征,况且,这么大体量的玉器如果真是汉代的,那基本只能是存在于王墓之中,而目前考古上还没有发现类似的汉代古玉。
如此看来,收藏市场如同一个复杂的江湖,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浸淫其中的人们似乎成了麻木的看客,大家都在明哲保身,而不愿意站出来戳穿那些骗局和潜规则。只有那些怀有正义感的网民,扮演了“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天真的孩童。
疑问之二:为什么一些地位很高、名气很大的专家,会在看来难度并不大的鉴定问题上遭到严厉的质疑?而当事情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地步时,仍然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
周南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拥有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常委、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等众多头衔,甚至有“玉界泰斗”之称号。他不但在最近的“风口浪尖”中坚持自己原来的鉴定结论,而且当记者问他:“您一生从事玉器的研究和鉴定,出现过失误吗?”,他回答得无比自信:“我过去经手的玉器几十万件,没有出现过误差”。对自己鉴定水平如此坚决而肯定的评价,且不管是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周南泉在这一点上无疑超越了他的所有前辈。
问题在于,如今的文物鉴定已经成了一摊浑水,又有谁,能够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周南泉的说法与事实是否相符?
另一位“勇气可嘉”的专家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他在专业人士纷纷发表看法,舆论已经一边倒的情形下公开站到了周南泉这一边。姚政的观点是,汉代一定有了凳子,他的推理过程有点奇特——“为什么要坐在凳子上?因为坐凳子舒服,坐凳子防潮,坐凳子卫生,而坐地上容易着凉,容易得痔疮!这是多么浅显的生活常识,连猴子都知道坐在树上”,“简易的凳子三块木头镶嵌在一起就行,它比制造农具简单得多”,所以,“汉代一定有凳子”。
疑问之三:为什么“玉凳”风波暴露出艺术品市场深层次问题如此之严重,社会影响如此之大,而在事件进展的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却始终处于“失声”状态,让“打假”成为纯粹的民间行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