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玉凳”引发的“地震”
本报记者 何光锐
“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的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拍品。新华社
玉凳闹剧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刚敲入“汉代”两个字,居然马上跳出“汉代玉凳”这个词组来,然后点击“百度一下”,搜索出的相关网页多达194万个。
一张所谓的“汉代玉凳”,引发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一场大“地震”。
由于这场“地震”的“里氏”强度太大,以致“余震”频频。最近的一次“余震”是,为拍卖成交价达2.2亿元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及坐凳”出具鉴定证书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在全国上下潮水般的口诛笔伐中居然再次跳出来为这件“撼世国宝”“背书”。周南泉言之凿凿:“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我当初对这件拍品的鉴评!”
简直是匪夷所思。
之所以让公众感到匪夷所思,不仅仅由于“汉代还没有出现凳子”这一历史常识。更重要的是,2月22日,已有网友发帖爆料:创下玉器价格新纪录的“汉代玉凳”不过是在江苏邳州制造加工的赝品。
现在,让我们先回到事件的起点,理清这一闹剧的来龙去脉。
2011年1月9日,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 “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1.8亿元起拍,经过竞价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世界纪录。拍卖公司对这件拍品的评价为:“用材奢华,雕琢华贵雍容。构造精密,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曾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为“汉代”,并出具鉴定证书,证书上这样记录:“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时隔整整一年,这桩“旧闻”却在2012年春节期间被网友翻出来,指出“汉代玉凳”的种种破绽,在论坛上引发围观嘲笑,网友们戏称:“连造假都造得相当不专业,没文化,真可怕。”随后,关于这套玉器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辩突然爆发,众多专家学者加入质疑阵容,收藏界人士纷纷发表看法,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聚焦,最终形成了一场关于收藏市场诚信问题的大讨论。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他认为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于盛庭认为,鉴定“汉代玉凳”是否赝品并不难,“汉代没有凳子,而且沁色的玉器只有墓出或窖出的才会有。目前历史研究说明,还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墓葬需要这种玉凳。鉴定文物要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考古依据,‘汉代玉凳’这两方面的依据都没有,不可能是真品”。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对媒体表示,汉代中国还没有凳子的概念,这种凳子要到宋朝才有。
他指出,“很多赝品粗制滥造,明眼人一看便知,可一些拍卖公司所聘的假专家为牟利不惜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即便一些真专家,由于‘吃人嘴软’,也违心作假鉴定,‘天价赝品’便肆无忌惮地流向市场。”
背后的“猫腻”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2011年年初的那场拍卖会上,366号竞拍者张某以2.2亿元的价格举下“汉代玉凳”后,与“中嘉拍卖”签订了买受协议,佣金比例为12%。 但事后这件拍品并没有实际交割,买受人当时所缴纳的3万元保证金已作违约金处理,拍品也依然在委托人处。
然而,就在几乎众口一词声讨天价赝品之际,也出现了反面的观点。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公开为“汉代玉凳”辩护,认为这件拍品是难得一见的“撼世国宝”,并指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为“伪专家”,“鉴定草率缺乏科学依据”。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2月22日,江苏邳州当地“拉呱论坛”里的一个网络帖子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帖子详细披露了“汉代玉凳”在邳州制造加工的全过程。
有媒体跟进调查后发现,这套所谓的“汉代玉凳”来自邳州市运河镇向阳村,是老虎玉器店的赵姓老板根据明代的老件仿造的。整个制作过程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2010年,“汉代玉凳”作为工艺品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售价260万元。赵老板称,制造这套工艺品光材料钱就上百万元,而自己也要赚一些钱。同时补充道,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如果放到现在,“玉凳”能值500万元。
据了解,邳州玉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年产值有二三十个亿,已成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运河镇向阳村是一个城中村,这个村里玉器加工作坊不在少数。那些仿制品完工之后,当地人会成群结队地“跑老件”,即通过各种方式让购买者相信仿制品是真正的文物。
信用危机
按道理,闹得沸沸扬扬的“玉凳风波”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件当代工艺品能够突破层层限制,摇身变为2000年前的重量级“文物”,众目睽睽下登上拍卖会的舞台,并且创下全球玉器拍卖的新纪录?而且在“皇帝的新装”被揭穿之后,仍然有高级别的专家信誓旦旦地为这样的“撼世国宝”作辩护?这出闹剧应该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从中反映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以高歌猛进的态势迅速跃升至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一个涉及千万收藏群体和万亿资金规模的巨大市场。然而,伴随着“天价神话”的迭创纪录,各式各样的“天大笑话”也接连上演,而且一个比一个离奇荒谬,可谓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观,从中折射出的艺术品市场乱象和顽疾让人触目惊心。
2010年6月在九歌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功拍出的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后来被人指出是1983年中央美院研修班的课堂习作,而徐悲鸿的长子却还为该作品出具了真迹证明书;2011年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巨额贷款诈骗案,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谢根荣自制的“金缕玉衣”鉴定并估价24亿元,谢随后以这件“金缕玉衣”做担保,向银行骗贷10余亿元,并最终导致了超过5.4亿元的损失……
此外,艺术品市场上的大量制假、售假、假拍、做局、赖账,似乎已经让置身其中的参与者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收藏,本来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保护和传承的高尚行为,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然而,眼下被资本推动着的全民收藏热,却更多地出于投资或投机的功利目的。真伪鉴定和价格评估,是艺术品市场信用体系的两块重要“基石”,如今在利益的驱动下,却往往沦为助纣为虐的帮凶。近年收藏领域的几件特大丑闻,反映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信用已经接近于“破产”的边缘,正如赌球、黑哨挖空了中国足球赖以发展的根基。从这个角度看,由“汉代玉凳”引发的这场大“地震”,也许正是艺术品市场走向彻底治理,从而规范秩序、完善体制、重树信用的一个契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