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厘米榄雕刻了200人物

曾宪鹏潜心传承父亲的榄雕技艺。

曾宪鹏雕刻细节图。

榄雕传人曾昭鸿父子在小小榄核上刻春秋

一艘两进四层的龙船画舫不足20厘米长,由200颗乌榄核雕刻镶嵌而成,船上约2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米粒大小的窗户开合自如。这艘“中华世纪龙”是曾昭鸿历时四年,独创榄核镶嵌技术的心血力作,创下了广州榄核雕刻之最。

日前,“广州榄雕”入选最新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逐渐无榄可雕、无人愿学的尴尬现实,与榄雕结缘四十载的曾昭鸿对这门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却并不乐观。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80后独子曾宪鹏辞去了工作,潜心传承父亲的榄雕技艺。目前在广东地区,只有这对父子兵还在坚持榄雕创作。

文/记者汤南 图/记者庄小龙

父亲曾昭鸿

几易工作不舍榄雕 独创榄雕镶嵌工艺

“当初进象牙厂,只是为了学一门手艺揾餐饭吃。”1972年,未满17岁的曾昭鸿凭借三幅山水花鸟工笔画,考入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品厂,师从广州著名的榄雕艺人区宇仁。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手工艺品生意很兴旺,出口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曾昭鸿和工友们的作品常常远销海外。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手工艺品销路转差,生意逐渐萎缩。为了生计,1989年,曾昭鸿离开了象牙厂。

后来,曾昭鸿进过化妆品厂,当过车工。“那时白天上班很累,晚上经常刻到夜里零点。”曾昭鸿说:“那段日子是最辛苦的,全靠兴趣支撑下来的。”1998年末,曾昭鸿干脆辞职,全身心投入榄雕创作。

曾昭鸿回忆道,当时每个月的任务量很重,根本无暇自己创作,反倒是离厂以后开始琢磨创新。“单个榄雕再大不过三四厘米,没有收藏价值,只有做成大件,才卖得起价。”于是,曾昭鸿开始挑战高难度。

与传统榄雕运用的浮雕技术不同,镶嵌技术则用镂空、通雕等技法进行雕刻,通过入榫的方式进行镶嵌,充分体现了岭南工艺特色。

曾昭鸿介绍说,镶嵌技术最考人的首先是选料,根据创作主体的需要选择榄核;其次是用力,由于榄核中间厚两头薄,脆而无韧性,核内还有三叉心,“雕的时候一定要用阴力,用牛力榄核容易爆裂。”最后通过入榫进行镶嵌,“要静下心来慢慢做,才能让它浑然一体。”

儿子曾宪鹏

爱上榄雕缘于《核舟记》

“当初跟家人商量辞职回家全职做榄雕的时候,全家族都强烈反对。”1983年出生的曾宪鹏跟随父亲学习榄雕技艺近10年。

“初中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核舟记》,都不用老师讲解,我就理解了课文描述的那件微雕工艺品的精妙绝伦。”曾宪鹏激动地把自己玩的榄雕小船拿给语文老师看,居然把老师考住了,同学们也对他羡慕不已。“那时我觉得老窦好威水啊。”带着对父亲的敬佩,曾宪鹏开始爱上榄雕。

2002年毕业后,曾宪鹏进入一家企业做工业设计,像父亲当年一样,他白天上班,晚上用工余时间跟父亲学做榄雕。曾宪鹏不愿这门技艺就此没落,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家人的强烈反对都没能动摇曾宪鹏的决心。2008年,他辞去工作,母亲开出条件,“最多三年,做不出名堂就出去找工作。”

“我所学的机电专业中七成内容与榄雕基本功相似,上手很快。”曾宪鹏做榄雕的时间不长,但其独立完成的作品很快在各级大型比赛上斩获奖项,并受到市场的欢迎。

新生力量的加入让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涌现生机。曾宪鹏利用学到的电脑制图设计为父亲出效果图,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节省材料。父亲的创作偏向传统,作品都是虚构出来的,曾宪鹏将自己在历史书籍、典故中的原型以及现实社会的现代造型吸收进榄雕创作,为曾昭鸿拓展了思路。曾宪鹏还通过网店展示榄雕作品,引来了买家。

担忧

成片乌榄树被砍伐

面临无榄可雕境地

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日前,广州榄雕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与榄雕结缘四十载的曾昭鸿对这门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却并不乐观。“做榄雕只选用乌榄,也只有增城产的乌榄才适合,一棵榄树从种下到成材至少需要三五十年,成材后有收成还要一二十年。”然而随着大量土地被开发利用,成片的乌榄树被砍伐,乌榄树越来越少,能结出大果实的老树近乎绝迹。榄雕面临着无榄可雕的境地。

“由于榄核提取物具有药用价值,医药公司也会大量收购。”曾昭鸿的语气里透着无奈。每年中秋前后,曾昭鸿父子都会到增城待两个星期左右,“榄核有论颗、论斤、论担卖的,我们是逐颗挑选,有时一下午才挑得20多颗”,“今年用的榄核还是十年前买下的,我们是存了些货,所以十年内不用担心,十年之后无法想象了。”

“做榄雕饿不死,也不会发达。”曾昭鸿做了40年榄雕仍居住在海珠区同福路的祖屋里,生活俭朴。制作榄雕对视力、双手的损伤不在话下,还非常耗时。

“我是希望免费收徒弟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学这种既辛苦又赚不到钱的手艺。”曾昭鸿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先后收过十个徒弟,最后都没有一个能够耐住寂寞、忍住清贫坚持下来。儿子的选择让他多少有些安慰。

标签:榄雕 曾昭 雕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