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寅恪铜像中山大学安家

陈寅恪

铜像制作以一张陈寅恪生前照片(右图)为蓝本。记者倪黎祥 摄

安放在陈寅恪故居北草坪 是对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纪念 制作过程历时两年有余

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1949年新中国前夕,他任教于岭南大学。院校调整时,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陈寅恪移教中山大学。他也在中大度过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本报讯(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黄爱成)制作历时两年,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铜像昨天在中山大学揭幕,这是中大首座陈寅恪室外铜像,也是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再次纪念和回望。陈寅恪1949年南下任教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移教中山大学,在康乐园度过生命的最后二十年。

陈先生常坐于此思考

昨天的雕像揭幕仪式,在陈寅恪故居北草坪举行,铜像也置于此。中大解释说,铜像安置选择在此,一是因为陈先生晚年常坐于此,思考问题,二是将铜像置于草地上,更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铜像中,陈寅恪先生身着长袍,端坐于藤椅上,眼神笃静肃穆傲视前方,左手紧抓藤椅,右手握住拐杖。其实,铜像是以陈寅恪生前在中大所拍摄的一张照片为蓝本。

为求逼真头像六选一

看似仅仅是一个不大的铜像,但制作过程却殊为不易,曾几易其稿,历时两年多时间方才成就最后稿。由于第一稿浇注出来后,效果不是很理想,捐赠者决定销毁重做。因此,在第二稿的制作过程中,捐赠者专门请来著名画家韩浪先生、青年雕塑家范安琪进行设计和雕塑,在设计理念中融入雕塑手法,增强视觉效果。

为使得铜像更加逼真,雕塑家根据陈寅恪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了六尊泥塑头像,专程到中山大学历史系请当年陈先生的助手和学生胡守为、蔡鸿生两位教授提意见,两位教授对陈先生的学术精髓、治学态度等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两位教授通过回忆与陈先生的往事,对比五尊头像,认为各有所长,特别是编号为2号的头像,比较传神地表现出陈先生坚毅的性格。

此后,捐赠者和雕塑家专程赴成都,就六尊头像再征求陈先生3个女儿意见,也一致认为2号最能体现陈先生的神韵风采。

揭幕仪式时间的选择,也有特定含义。1949年,陈寅恪受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博士之邀,任该校教授,恰是当年的仲春。此时陈寅恪业已双目失明。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自此他一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并在康乐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

顶尖学者讲座纪念陈寅恪

其实,康乐园的主人中山大学对陈寅恪的纪念之举多多。2009年10月7日,陈寅恪教授逝世40周年纪念日,陈寅恪故居中山大学“东南区一号”麻金墨屋修缮一新对外开放,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题写了“陈寅恪故居”的门匾。

从1953年到1969年,在中大任教的陈寅恪居住于此。

中大图书馆,特别开设陈寅恪藏书纪念室,并有纪念铜像。在中大历史系所在的永芳堂和陈寅恪故居也有纪念铜像。历史系内的铜像后,有“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之句镌刻于后,选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自溺昆明湖后为王所撰碑铭,这也被认为是对陈氏自己学术精神的概括。

去年10月份,中山大学还设立“陈寅恪学术讲座”,这是该校最顶尖的人文学科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承办,每学年邀请3~4位人文学科的国际顶尖学者担任讲座访问教授。

标签:铜像 寅恪 岭南大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