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农业文化遗产引世界关注 4遗产入选联合国保护试点

2012年03月16日 09:11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展会上的农家用品。

展会上的农家用品。

“非常感谢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如此精彩的农耕文化展。”这是各国驻华大使应邀参观“中华农耕文化展”后的留言。

为期一周、原定3月8日闭幕的中国农耕文化展,应观众要求延展至3月15日。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这两周人来人往,尤其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前来参观。

4遗产入选联合国保护试点

“藤筐石斧青铜锸,又是栽瓜种豆时。一缕晋风吹老醋,几声吴语缫新丝。文明幸有嫘炎育,脊椎原须稻葭支。终古农耕非敝屐,欣闻学者共扶持。”这是一位青年诗人参展后所作诗句,提及很多中国农业遗产,也对展览称赞有加。

“我国农耕文化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农业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处长胡泽学自豪地说。

这次展览中陈列的贵州“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在201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中国入选该项目的农业文化遗产还有: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等。在16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中,中国占4个,居各国之首。另有5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农业传统技术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农业遗产候选项目。

中华农耕文化吸引世界关注

此次中华农耕文化展开幕当天吸引了约6000位观众,其中不乏外国友人。“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胡泽学说,参加展会的驻华使节对展馆陈列的内容和展演活动都非常感兴趣,评价很高,有的还直接参与制醋、缫丝等体验活动。

中华农耕文明至少有1.2万年的历史。“农业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胡泽学说,无论天时历法、水利工程、良种培育等农业技术,还是“天地人协调共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农学思想,都对世界,尤其是东亚的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入选的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它们“古为今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胡泽学表示:“我国古代农业秉承精耕细作的理念,也不用农药化肥,这有利于土壤的发育,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近几年,中国的农耕文化遗产得到世界更加广泛的关注。英国BBC的《Wild China》、香港有线电视台及《明报周刊》、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等都对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实践作过专题报道。

ceshi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