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山西博物院巡回讲史 4000年前汾河鳄鱼受关注

中新网太原3月11日电 (胡健)由山西博物院举办的“龙年话龙——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讲座正在此间巡回开讲,颇受好评。不少学子对4000多年前鳄鱼曾生活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内容感到好奇。11日,山西博物院讲解员冀瑞宝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山西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襄汾陶寺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其中发现一件名为“鼍鼓”的礼乐器,其鼓腔内有数根扬子鳄的皮下骨板,且发现大量鳄鱼制品。

考古专家判断,4000年前,在襄汾生活的古人利用扬子鳄皮制作礼乐器,由陶土烧制成“土鼓”,鼓面由扬子鳄皮制成。此外陶盘上的龙图案,融合了蛇和鳄鱼两种动物的特征,可以确定鳄鱼在汾河流域十分常见。

1959年,山西石楼县出土了青铜器龙形觥,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口,两侧装饰有鼍纹,栩栩如生。鼍,即是扬子鳄。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一条用蚌壳摆塑的龙,遗址距今约6000年,蚌壳龙长1.78米,长颈弯曲,弓身盘尾。

据冀瑞宝介绍,文物专家发现蚌壳龙的造型和大小都与鳄鱼极为相似,通过对众多考古发现比对,专家判定龙的原型极可能就是鳄鱼。《左传》记录:“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蟠螭豢龙纹青铜卣,绘有一人左手执鞭驱赶一只类似鳄鱼的动物,图案形象地展示了古人驯养鳄鱼的场景。(完)

标签:山西博物院 汾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