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关注“当下”写作“当下”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毕淑敏

张欣

小桥老树

廖一梅

圆太极

郭敬明

获奖名作家广州畅谈创作感悟——

(yáo)

山高

群书环峙,层峦叠嶂,能够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的作品,必是中国书业的一座座高山。胸中有丘壑,纸上生烟岚,获邀参加中国图书势力榜的作家,必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座座高山。是谓“”。

获奖名作家广州畅谈创作感悟——

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

阅读就是力量,好书改变生活。

3月2日,南国花城星光闪耀书香洋溢,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典礼在广州番禺盛大举行。作为南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图书评奖活动,颁奖典礼吸引了上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格非、张欣、毕淑敏、郭敬明、宋鸿兵、朱军、乐嘉、小桥老树等名家,同时也汇聚了各大出版界巨头。孙月沐、马家辉、谢有顺、小宝、止庵等行内名人也作为评委亲临现场。

广州日报社社长汤应武主持了启动仪式,颁奖礼在激昂的音乐和双龙腾飞的画卷中拉开序幕;总编辑李婉芬代表主办方发言,她巧妙地把多位作家的获奖书名嵌入发言中,向他们表达了衷心的祝贺。番禺区副区长林传长代表协办方,对一众嘉宾光临表示了热烈欢迎。

颁奖典礼隆重而热烈,名家论坛唇枪舌剑精彩纷呈。评委谢有顺在发言中说:一直以来,市场、专家和网民,都是三种无法交集的力量,而广州日报正在做着的这件事,就是为这三者找到一个共识和平衡点,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颁奖礼和论坛之后,作家们还参加了签售和讲座。在他们忙碌的空隙,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特辑策划:赵洁

执行:罗敏、林玮琳

编辑策划:江粤军

本版撰文:

嵇沈玲、许珍、巩一璇、叶成云、吴波

本版摄影:

吴聿立、莫伟浓、张映武

格非:

读“坏书”还不如不读书

凭借《春尽江南》而获得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奖项的格非,以一对中年夫妇的婚姻生活为线索,聚焦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深度切中了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被誉为“先锋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格非在谈到阅读市场现状时,显得略为悲观,他认为今天的读书热潮,实际上是一种外在力量的强制性引导,并不是读者对读物的主动寻求。

大多数人都赞同开卷有益这个观点,但格非对这个观点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如果读到的都是“坏书”那还不如不读书。“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并没有读什么书,但是他们照样在交流,他们有他们的民间故事,口口相传的典故。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和传递。”

对话格非:

提议网络阅读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作家明星化?

格非:其实不管是电视还是其他的媒体,我都有一定程度的排斥,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我的职业是老师,我每天都在跟学生上课,都在谈自己的思想观点,跟我的学生在分享,我还会写一些书,对我来说这个交流的途径已经太多了。一个作家的言论太多,对于大众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对于作家个人是有问题的,比如我话说得太多,我会觉得很无聊。

广州日报:您参加过很多国外的读书交流活动,他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可取之处?

格非:中国人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是市场占有率,比如这个书发行量多少,西方已经不是这样做了。它非常的狡猾,也非常有耐心,它先改变你的审美趣味,所以有很多垃圾电影、很糟糕的电视节目,都有很多人看。全世界都在这么做,所以整个图书出版业不仅在中国面临很大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一样。

广州日报:那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格非:我认为网络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因为不需要浪费纸张,我比较忧虑的是,图书出版带来的污染太严重,对森林和木材的需求也太大。我现在很多阅读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网络是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当然有一些重要的书籍,比如说古书,我还是愿意拿一本书来看。

毕淑敏:万物应和谐共生

近日,毕淑敏新书《花冠病毒》获颁“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颁奖现场,毕淑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2003年,SARS病毒引发的非典在北京爆发,毕淑敏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特派作家临危受命,深入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同行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早已出炉,毕淑敏却迟迟没有找到好的创作角度。直到2011年,整整8年时间,她才通过“未来时”做支点把所有关于病毒和人类的种种思考,现实和想象融入这部长篇小说——《花冠病毒》。

“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谈及小说想传达的信息,毕淑敏向本报记者表示她想分享的是这个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自然是充满智慧和能力的,是一个循环。“人类是最高等生物,病毒是最低等生物,但是最低等的生物也可以给最高等生物一个致命打击。这种博弈会长期发生。”她想通过虚构的故事提示人们热爱家园,善待地球,各物种应和平共处。在书中,原本可怕的病毒被毕淑敏的妙笔冠以“花冠”的美丽称呼,之所以起如此美好的名字,毕淑敏解释说病毒本是无知、无觉的生物,就像毒蘑菇虽有毒但从审美角度看又非常艳丽。她曾看过病毒放大后的照片,“那些经染色后的病毒也有它们的美丽。”毕淑敏说。

毕淑敏年轻时曾在西藏高原地带当过11年的医务兵,在雪山高原的恶劣自然条件中,她感受着大自然辽阔的存在,也亲眼目睹过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当兵11年,从医20年,这些看似和写作不沾边的经历都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她的创作中。作为一位作品稳定而高产的写作者,毕淑敏平日酷爱阅读。她认为做一个作家就应该读万卷书,不能偏食,所有的积累和思考也许有一天就会融合在新的作品中。

在毕淑敏看来,广州日报主办的“中国图书势力榜”活动极具意义。“在很多人感到迷茫,将读书当作消遣的当下,‘中国图书势力榜’这样的活动树起旗帜,把编者、作者、传播者聚合在一起,是一种提倡,一种理念,一种导向。”毕淑敏真诚地说。“广州是南中国的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尤其是广州亚运会之后的广州越来越大气美丽。如今有‘中国图书势力榜’这样的活动的推动,广州的读书氛围会越来越浓厚,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张欣:

生活就是一场肉搏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这是牡丹亭里的唱词,最后一句也是广州作家张欣刚刚荣膺“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的小说名。

说到为何会用戏曲唱词作为小说名,张欣说,如今的时代,小说已经越走越远,不知为何她却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很想往回找的感觉。同时我又是一个很喜欢戏剧的人,喜欢戏剧中一个微小的动作就能拓展你无限想象空间的穿透力。

张欣一直是一个非常关注“当下”生活、也一直在写“当下”的作家。而《不在梅边在柳边》,张欣尝试用一个传统的包装,去讲述一个现代的都市故事。暗杀、刑侦、悬疑、三角恋、人性的扭曲和心灵的挣扎,沿着牡丹亭娓娓的唱词,静水深流地淌过。

张欣是一个纯粹的写作者,所以她总能尽情地享受写作的快感。“我一直都在写能够感动我自己的小说。”张欣说,“因为我相信,人的情感都是差不多的,作家也是一个普通人,你只有感动了你自己,才能去感动别人。”

面临着网络小说、手机小说、微博小说全方位的冲击,传统作家没有危机感是不可能的。但如何能够面对现实又淡定地坚持创作,张欣认为:态度决定一切。首先你要在心理上把自己放下来,冷静而客观地认清形势,也认清自己。“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资讯时代,一个90后的孩子或者一个清洁工都能和你谈深奥的哲学论题。如果你以为自己是作家,可以指导别人的生活,那么你就死定了。”张欣说广东是一个务实的社会,作家没有任何优越感。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作家也要买房供楼,作家也要揾两餐,生活就是一场残酷的肉搏,只有诚实地面对生活,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说到作家明星化的讨论,张欣笑言:“我不是明星,不是我不想当,是我对自己的评估比较客观。如果我年轻漂亮,有一张吸引人的脸又会赛车,文字又漂亮,我也愿意去当明星作家。当然也有一些明星作家,不是靠外表吸引,是靠气场。你看前来参加‘中国图书势力榜’论坛的张鸣和马家辉,他们的气场如此强烈,一出场就展示出一种力量。满腹经纶,又是公知,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这样的人也可以成为明星作家。当明星作家是要有要件的,我的要件达不到。我很实在,我不签售,因为我害怕没人来签。我只能老老实实写好我的小说,从每一个细节开始,让我的文字更精致一些,让我的情感更力透纸背。这不能说我不营销,其实这也是一种营销态度。我只能和别人拼作品,我不能和别人拼曝光率,因为我永远拼不过电视台的主持人。”

小桥老树:

官场小说不能只写钩心斗角

两三年里,《侯卫东官场笔记》火了。小桥老树说,写这本书有几大目的:第一是怀念自己的青春;第二是记录时代。“二十年来我眼中见到和耳中听到的这段历史,包括乡镇企业崛起、国企工人下岗、非典……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己尽量做到真实、客观,背景是完全虚构的‘岭西省’,但书中人物所做的事情却给人完全真实的感觉。”

小桥老树说,虽然目前出版了8本《侯卫东官场笔记》仍未收尾,但他已经在构思和动笔写另外两部小说,这三本书构成自己“巴国侯氏”系列三部曲。

小桥老树特别指出,新作将反映本世纪这10年的“时代痛点”,譬如不同社会阶层的奋斗、阶层固化的问题,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启迪社会如何致力于保障“起点公平”。

谈到“中国图书势力榜”,小桥老树说,他很欣赏的一点就是,中国图书势力榜的评选原则上有突出的特征是,入选的作品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老百姓、与社会实际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他特别提到,小说不发达,电影电视就不可能发达。目前我们的电影市场和每年的畅销书榜实际上是脱离的。国外的畅销书作品往往第一时间就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好的影视脚本,需要从优秀的小说中诞生。

“拿官场小说这个类型来说,许多官场小说仅仅简单地将笔墨集中在描写官场上的钩心斗角、色情、腐败上面,但《侯卫东官场笔记》的畅销和口碑让自己坚信,那样的写作是肤浅的、猎奇的,有许多夸张、扭曲甚至是变态的成分,这些写作实际上是浪费了‘官场小说’的题材。《侯卫东官场笔记》说到底是写人性、写社会变迁、写的是人的命运。”

廖一梅:作为“圈外人”能获奖很惊喜

廖一梅的最新作品《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荣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她微笑着对记者表示,作为一个戏剧编剧,一个“圈外人”,此前她从未获得过文学类的图书奖项,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图书大奖,也是第一次参加“中国图书势力榜”活动。她感慨道,“说实话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惊喜,我没有想到,这本书本身也不是我蓄意去写的,所以有时候无心插柳就会有这样意料之外的结果。”

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时,廖一梅说:“我遇到过很多可爱的年轻人,他们常常会向我问很多问题,我也很愿意去回答。但我又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所以我想将我提供过的这些回答整理成书,在他们有疑惑的时候,可以在书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对于悲观的探讨,一直贯穿于廖一梅的所有作品当中,她曾在书中写道:“我讨厌无望无助的悲观。”但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她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我的‘悲观主义者’中的悲观不是一种情绪,而是对世界的一个基本看法。我没有这样的信心,认为每天都会阳光灿烂、这世界很美好,每个人都完美无缺,我看到的并不是这样一个世界。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悲观态度。”廖一梅认为如果这样一个对世界的基本看法而让自己觉得非常无聊,或者你把你的无聊,传递给所有的人,让大家也被你的情绪所感染或干扰,这个就是她很厌恶的,所谓“无望无助的悲观”。“这种悲观情绪所带来的抱怨,就是一种‘怨妇’心理,‘怨妇’这个词儿不分性别,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男怨妇’。”廖一梅笑道。

圆太极:网络写手也可传承传统文化

首先,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主办方,让我有机会出席这样盛大的颁奖礼,也是对我的书的一种肯定。《鲁班的诅咒》是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能获得这份殊荣,我觉得非常荣幸。

我想说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问题。《鲁班的诅咒》涉及的领域是中国文化或者是智慧的结晶——机关暗器,书的畅销也说明,读者对传统文化还是有兴趣的。就像郭敬明老师提到的,中国很多孩子只知道戴眼镜骑扫把的哈利·波特,却不知道红孩儿、哪吒等中国神话形象,这是我们的悲哀。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很多故事都是经典,但这些经典不但没有被发扬光大,反而在国外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萎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种通俗、有趣的表现形式。很少有人能看得进去古文,但古文中所蕴藏的故事是闪闪发光的瑰宝,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其生动地翻译过来,介绍给广大读者。

郭敬明:

希望记录

当下的上海

因新作《小时代3.0》而获得“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的郭敬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这次活动“在同行间起到了一个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他说:“国内文化行业针对唱歌、电影的奖项有很多,但专业的图书奖项还很少,因为图书这个行业从大众的文化层面来讲始终处于一个小众的地位,因此主办方可以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关注图书行业,是件挺了不起的事情。”

当代文坛上光芒四射的青年作家郭敬明,在“中国图书势力榜”活动中已经是老面孔了,从第一届的《最小说》,到第二届《临界·爵迹》,他的作品一直是文学类榜单上的一块“金字招牌”,此次获奖的小说《小时代3.0》,则是“小时代系列”的完结篇。对此,郭敬明说:“‘小时代系列’标志着我写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变,在此之前,我的小说中没有写过关于社会、工作层面的内容,这次是我第一次尝试新的创作风格。”

写作“小时代系列”,郭敬明最大的初衷便是去记录当下的上海。“有时候一提到上海,我们就会想起张爱玲时期或是王安忆时期的上海,但真正当下的很摩登的属于21世纪的上海却没有一个真正去大量记录它的人。但我觉得这一段时间上海的发展乃至中国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且具代表性的,所以我很想去记录下这样的时代。尤其是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如果还有人有机会能看到这部作品,这是我的幸运,他们会在我的书中看到原来五十年前一百年前的上海它是这个样子的,就像我们今天从张爱玲与王安忆等作家的笔下去领略当年那个上海的感觉一样。”

在谈到自己登上“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家榜单”时,郭敬明笑称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商人:“商人跟作家不一样,它是一个比较理性层面的工作,它需要你能够拥有团队的管理能力,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并对自己的每一个产品了如指掌,这都不是一个作家的工作范畴。目前我的状态便是两边兼顾,这是我喜欢的方式,因为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实现自己不同的人生价值。”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来说,他非常热爱出版业,希望自己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新鲜的气息。

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