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尺大师”徐邦达
徐邦达在鉴定中。
赵孟頫的《水村图》是徐邦达发现的。
徐邦达临元张渥画楚辞九歌手卷之礼魂。
徐邦达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他的离世,标志着古代书画鉴定“五老”时代的结束
2月29日上午10时,书画鉴定“技术学派”的大家——徐邦达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及社会各界数百人前来悼念,送这位百岁老人最后一程。2月23日,徐邦达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至此,古代书画鉴定的“五老”全部驾鹤西去,徐邦达是收起卷轴的最后一人。
文 记者 巩一璇、于梦江
徐式鉴定:“鉴”与“考”结合的技术派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徐先生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顾问,是享誉海内外的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的书画家、诗人。60年来,他完成的600万字巨著《徐邦达集》,是影响海内外艺术史界的经典之作和宗师之论。
徐邦达把古书画的鉴定析为“鉴”与“考”两个概念。“鉴”即是通过众多的作品相互比较,进行目力检测,推知真伪。对于大量存世的明清时代的书画,目鉴尤为重要,但要达到目鉴的准确性,鉴赏者非见之众多不可。对于时代较远或是某些难以明了的书画,则需要广为搜集有关文献和其他旁证材料,详加审订考据。
鉴定意见广为艺术品市场所认可
上午10时,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人们依次进入,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所赠的花圈挽联摆满了大厅。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故宫博物院的新老院长单霁翔和郑欣淼等人,都到现场送别我国文物鉴定界的大师。
告别仪式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仪式结束后,仍有部分不肯离去的人在现场交谈并接受记者采访,深情回忆这位治学严谨的大师生平的点点滴滴。
徐邦达弟子、著名鉴定家、书画家萧平表示:“徐先生是一位真正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人,但又不拘泥于旧的礼数,作为跟随他近四十年的学生,我们到他家就像回家一样,他在做学问或看书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他忙完之后我们再谈,他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谈到徐邦达的品格,北京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是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徐老的鉴定是最受市场认可的,因为他绝不会为利益而趋利避害,在这方面,徐老是一个楷模。”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则向记者表示,随着鉴定“五老”的全部离去,艺术拍卖品市场将呼唤更多专业鉴定团队的出现,依赖于权威和专家的个人眼力和声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将不会再出现某个专家说了就算的局面。
著名演员、主持人王刚,也是一名众所周知的收藏爱好者,他和徐邦达是邻居,平日里经常向徐老讨教文物鉴定的知识。他曾在接拍电视剧《五月槐花香》中扮演其中的“蓝掌柜”,在剧中的外号是“蓝半尺”,得知此事,王刚赶紧跟导演“申诉”:“可不敢叫‘半尺’,真正的‘半尺’是徐邦达先生。”
关于“徐半尺”的经典故事是这样的:一日,一访者将画轴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展开,果然是“扬州八怪”李方膺的作品。很多书画卷刚开半尺,徐邦达就已经说出了与此画有关的一切,因此而获得“徐半尺”的雅号。
人们赞叹徐邦达那双“慧眼”,而他自己却认为 “只在用心”,只有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资料烂熟于心,才有鉴定时的得心应手。
“国眼”敢于承认自己曾“走眼”
但凡成大事者,某些方面都比别人要“木”,徐邦达也如此。董国强告诉记者,徐老的妻子滕芳女士曾讲过,徐老喜欢吃西餐,喜欢去王府饭店,但身上从来不带钱,有一次吃完饭后没钱付账,徐老就把自己家的门钥匙压在餐厅,说回家取钱去,结果到家了发现没有钥匙没法开门。“徐老师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他的心思,都用在学术研究上。”董国强说。
董国强又介绍,徐邦达曾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国家某单位购入一件“宋人书札”,数年后他经过研究认为是赝品,于是在其著述中记述了这次“走眼”的经历,以警后学。此等襟怀,绝非一般人所具备。
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题为真品的《富春山居图》,也被徐邦达鉴定实为赝品。《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收藏进宫,乾隆对此画大加叹赏,谁料这幅画竟是伪作,后来真画进了宫,乾隆觉得颜面无光,便在真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直至20世纪30年代,徐邦达看到了这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推翻了定论,还历史以真实面目。这样的发现还有很多,《高呼与可》、《出师颂》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而这些绝代佳作,正是因为徐邦达的慧眼,才从故纸堆中重见天日。赵孟頫的《水村图》也是他为国家购得的。
徐邦达常说:“鉴定是一门科学。”在他看来,书画鉴定不仅需要通古博今的才智,更需要实事求是的品格。不少人曾用重金收买他,希望他指假为真,换取暴利,他皆断然拒绝。
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拿了幅明代祝枝山的草书去请徐老看,老爷子正在吃面,放下筷子对他说:“先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没有错别字就是假的,真的都有错别字。”临走时薛峰请教祝枝山的草书学哪家哪派,徐老的回答是:“基本是自己瞎编的。”
其他“四老”的鉴定特点
谢稚柳:艺术鉴定
艺术鉴定即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是鉴定的筑基功夫。谢稚柳最大的长处和贡献正在于此。
启功:学术鉴定
启功则以学问支撑鉴定。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考据学、历史学、音韵、训诂、书法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故而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鉴定和文献考据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对书画鉴定学有着特殊的贡献。
刘九庵:反向鉴定
刘九庵先生特别强调书画鉴定中的辨伪与知真的问题。他总结自己数十年研究心得,列举了摹、临、仿、代、改、造六种作伪的方法,详细举例,加以辨析,然后在余论中介绍如何知真,包括时代风气、个人特点等,并强调知真和辨伪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书画鉴定工作。
杨仁恺:比较鉴定
他在书画鉴定中提倡科学的“比较研究法”,十分注重作品之间的参照比较,如同一人或者同一时代和地区的诸多作品比较、画家一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然后才是题跋、印章等因素。
对话关门弟子徐涵明——
老师让我明白了画得好的不一定是真的
广州日报:您最近一次见到徐老是什么时候?当时他状态怎么样?
徐涵明:过年前,当时他的状况还算稳定。他最后走的时候也不是因为疾病,就是年纪大了,身体的各个系统衰竭了。我见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太能说话了,就是点头打招呼。滕芳老师一直都很坚强,她也没有哭,我想她可能多少也有些心理准备;第二个就是徐先生101岁走,所有人都觉得没有特别大的遗憾,只是说大家都不舍得。滕芳老师比徐先生小20多岁,他们两人非常好,徐先生非常喜欢滕芳老师,滕芳老师对徐先生的照顾也无微不至,每天睡觉之前都会亲他一下,结婚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互相称对方“亲爱的”。
广州日报:您是怎么认识徐老的呢?
徐涵明:我是因为相声演员姜昆的介绍,因为家里人跟他是朋友关系,所以这样认识的徐先生。徐先生看我真的很喜欢古代书画方面的东西,也比较有钻研精神,问了我很多关于古代书画方面的问题。他喜欢照顾提拔年轻人,这么一个机缘之后就拜他为师了。
广州日报:徐老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徐涵明:没有一个特殊的标准,有很多人以前跟这行完全不搭边的。他有个学生叫王连起,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但是他喜欢画,后来徐先生也让他到故宫博物院专门研究书画,现在是专门研究书法的。对于学生,徐先生是不论出身的,你可以是学养很高的,也可以是没有太多理论基础的,如果你是有天赋的,他也会把你发掘出来。徐先生是一个非常包容和宽厚的人。
广州日报:你在上海,他在北京,平时怎么跟他进行教学互动呢?
徐涵明:我之前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一趟北京,一直到徐先生因身体原因才中断了教学。他会把平时要看的画都集中在周末,叫别人周末来,那我正好也在,就看他怎么做鉴定的。主要就是通过实物教学,因为平时有大量的东西来找他鉴定,就可以通过实物来给我进行讲解。理论这一块,我在去之前,就有相当的基础,所以就不用教这方面的东西。
广州日报: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看错过的情况?
徐涵明:以前有一些他鉴定过的东西,后来他很勇敢地把自己的鉴定结论推翻了,这个情况更证明了徐先生非常践行实事求是这条原则。
广州日报:跟徐老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和你刚入门时,对书画鉴定的认识有没有什么不同?
徐涵明:在跟徐先生学习之前,其实我们很多人是从艺术的角度,比如从画得好不好这个角度来搞书画鉴定的。在认识徐老以后,我至少明白了一点,就是画得好的不一定是真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真”和“好”其实是两个概念。从艺术本身来看鉴定,其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有很多人可以画得跟这个画家很接近,或者很类似。比如说贺天健和杨石郎,杨石郎是贺天健的学生,他模仿老师的画,如果把贺天健的落款裁去,我相信100个人里有99个人都会看走眼。这就需要仰赖著录、文献、资料等各方面的考据,不单单是画本身。徐先生对这些资料的认识和对文献的掌握,是其他的鉴定家所不能及的,所以我觉得他有自己非常独到的一面,使得鉴定科学更加的完善和系统化。他对我们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广州日报:可以举个例子吗?
徐涵明:前两年,有人拿了张元代的《人马图》来,老师一眼就说是假的,对方不信。老师立刻让我去取画册来,书在书架第几排、第几格,甚至画印在书的第几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广州日报:您在徐老身边的时候,他特别强调或者一直叮嘱的东西是什么?
徐涵明:他总是强调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觉得在所有鉴定家中他是最坚持的,所以他的鉴定意见和他的题跋是广为大家认可的。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