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12年度3·15文化出版10大案例报告

2012年03月01日 08:29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时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人民网、全国“扫黄打非”办联合推出文化出版10大案例报告。通过对非法的报刊、报刊机构,假记者等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曝光,为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敲响警钟,为广大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益的案例分析。

【专题:“扫黄打非”根治社会“毒瘤”】

案例一:【假报刊】北京海南广东破获数起非法教育类期刊案件

2011年2月16日,由海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成立的非法报刊诈骗案件专案工作组,在海口市捣毁3处非法出版窝点,抓获以郭某某、符某夫妇为骨干的犯罪团伙成员9人,现场查获《中国教育研究》等20种非法期刊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等4种非法报纸共计1.8万余册(份),涉案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详细]

案例二:【假总编】成立“编辑部” “总编”夫妇坑骗2万精英

“这类非法教育类刊物办刊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有的收了钱只给刊登论文的人送2册,有的甚至只收钱根本不出版。”国家“扫黄打非”办公室介绍道。“事实上,我们的工作精力大部分要花在接待许多老师的来电咨询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关于非法刊物的咨询电话,而关于教育类的非法刊物咨询占了一半。[详细]

案例三:【假机构】“发表论文”骗局是如何发生的

“与对方通话时用尊称:您;需要对方在工作上配合时:请、请问、劳驾、麻烦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对不起、很抱歉、请原谅……”任何人看到这一份A4纸大小、长达4页的《值班接电话服务用语》,都会为这家公司的服务之细致而感到惊叹。然而,感受过如此“贴心服务”的,却是全国各地的上万名论文作者,他们都是一起非法期刊诈骗案的受害者。

案例10:【假记者】“老鼠”为何不怕“猫”?——陕北“假记者现象”调查

陕北的假记者们正在经历一场寒冬。陕西榆林媒体的一则报道称:“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榆林成为假记者泛滥的重灾区,敲诈勒索的事件多次出现。为了维护正常的新闻采访秩序和新闻传播的公信力,2011年12月15日,榆林市召开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据悉,榆林市各县区的宣传部门和公安局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详细]

★文化市场“3·15”调查:您遭遇过哪些文化制假行为?

ceshi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