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通讯:天津农民二十年守护盘山乾隆摩崖诗文

中新社天津2月29日电 题:天津农民二十年守护盘山乾隆摩崖诗文

作者 辛文萍

冬去春来,当村民们开始忙着耕地、施肥的时候,在天津盘山东麓居住的石城家里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妻子李淑霞拿着錾子和小锤一刀一凿地在大石板上雕刻着,丈夫石城则忙着修葺后院的几间房子,他打算将已经刻好的30余块石碑挪到屋子里。

“盘山上的乾隆字迹我几乎都整理了,现在不经常上山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把拓回来的诗文刻成石碑,这样更方便保存。”石匠出身的石城,今年50岁,从1992年开始上山寻字,至今已记录整理盘山清代乾隆摩崖诗文125篇,雕刻石碑30余块。

石城告诉记者:“一开始听家里的老人说盘山上有‘摩崖石刻’,便起了上山搜寻的念头。这些东西太珍贵了,如果没有人将其记录下来,时间一久,风吹雨淋,那段历史的凭证就消失了。”自此以后,石城一有时间就会带上纸、笔、绳索还有干粮上山搜字。

20年来,为了获得乾隆御笔石刻的线索,石城请教文史专家、访问山中老人,走遍了盘山的每个角落,有的碑文风化严重,字迹不清,他还要查阅大量资料逐字逐句修订。

“根据这些御题的落款日期并对照相关文史资料,能推算出乾隆皇帝来盘山共35次,第一次为清乾隆四年,最后一次为清嘉庆三年。”每次拓取回来的纸质材料都被石城整齐地码放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一块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石城自制的时间表,上面清楚记载着乾隆每次到盘山的时间和路线。

2005年,在妻子李淑霞的帮助下,石城开始将记录整理好的100余首诗文刻成石碑保存。其间,为了购买石板和合金刀头等工具,夫妻俩几乎搭上了全部积蓄。

“到现在已经刻了30多块了,等以后经济宽裕了我们就把剩下的刻完。等这两间房子盖好了,我再把石碑搬进去,免得风吹日晒。”石城笑着说。

盘山位于天津蓟县城西。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后,多有名人游历盘山并题书镌刻崖壁,因其为清代乾隆皇帝的“替身僧”出家之地,乾隆皇帝也曾多次游幸,并留下诸如“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等大量诗文绝句。(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