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用画笔和刻刀刻画人生

2012年02月23日 05:51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供图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林军先生与夫人张芹近照

  林军先生与夫人张芹近照

  生命啊!常青(黑白木刻) 1980

  生命啊!常青(黑白木刻) 1980

  清江归牧(黑白木刻) 1978

  清江归牧(黑白木刻) 1978

  我们的贺老总(黑白木刻) 1980

  我们的贺老总(黑白木刻) 1980

用画笔和刻刀刻画人生

上百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林军,一位16岁就参加革命,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八路。同时他又是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一百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3幅作品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这在美术界是很不易的。

从延安陕北公学和鲁艺到重庆化龙桥“画家之村”,林老用画笔和刻刀谱写了他70多年的革命人生和艺术人生。

客厅陈列作品

再现火红历史

在林老的大儿子也是版画家裴天林的陪同下,重庆晚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渝中区学田湾林老的家。

91岁的林老一把灰白的胡须,显得气度不凡。重庆晚报记者见他右手手指还包着纱布,忙问是怎么回事。林老爽朗地大笑道:不碍事,一点小伤口。原来他的手被刻刀划破了。

听说我是记者,林老显得很兴奋,他说80年代本报想刊用我国著名漫画大家华君武的作品,就是请他帮忙搭的线。很快,华君武的《庙小神仙多》、《老寿星的祝愿》等多幅漫画通过晚报和广大读者见了面。

老爷子家的客厅,布置得就像个小型的画作展览馆。粗粗数了数,竟有40多幅版画,都是他70年艺术生涯中最得意的作品。林老站在画边一一解说,回顾他从延安到重庆的艺术人生。而那些画作,也把人带回到战火纷飞的火红岁月,让人感觉像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漫步。

指着那幅著名的《巫峡》,林老说这是他第一次用木刻表现祖国的壮丽山河。1956年,当时35岁的林老用这幅画参加了中国首届全国青年美展,获版画一等奖。文化部颁发的奖状上,还盖着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大红印鉴。以后,《巫峡》由重庆日报首次发表,重庆人民岀版社也相继出版了该画原大画页。

指着客厅门口那幅《练兵场的早晨》,老爷子兴冲冲地说:“这个画上的军营,就在沙坪坝,是志愿军一支部队在重庆的驻地。当时是60年代,我去体验了一个月的生活。”

加拿大有位华人企业家收藏了林老20多幅画,其中就有《练兵场的早晨》。那位企业家看见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里没有中国的画,于是就将《练兵场的早晨》捐给了哈佛美术馆,算是填补了空白。

80年代有一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搞全世界反法西斯艺术展,发现来自中国战区的作品很少,就派人到中国来搜集。大英博物馆的人来到化龙桥“画家之村”参观,对林老这位老八路的画很感兴趣,一次收藏了他23幅作品。包括《血与火》木刻组画6幅,《陕甘宁边区部队生产建设》木刻组画13幅,以及4张西南风情主题的独幅版画《苗家姑娘》等。

“陕公”和“鲁艺”

奠定世界观人生观

林老原名裴秉哲,老家在山西平陆。1936年,他考入山西运城省立第二农业职中,次年参加了我党地下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时值抗战爆发前夕,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他经常从报刊上临摹漫画、宣传画,在街头张贴。抗战爆发后,他投身抗战洪流,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1月,经过辗转跋涉,林军步行到了延安,进入了陕北公学,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初到延安就集中学习9个月,全天都上课,晚上讨论。毛主席、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艾思奇、邓颖超等人都是教员。林老一再说:“这9个月的学习,我一辈子都用不完。我的艺术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都是这时形成的。这在我的一生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年9月,林军又考入了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开始了他所喜爱并毕生从事的用画笔和刻刀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时他主要搞的是木刻。《挖野菜》是他到延安后最早的一幅木刻创作,以后他又创作了《打草垫》、《拾粪》等反映延安生活的作品。还参加过鲁艺音乐系搞的秧歌会,担任美工设计,“马列学院、枣园毛主席住地、南泥湾359旅,我们都去演过。”

1943年鲁艺毕业后,林军到八路军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政治部工作,还在抗大七分校文工队当过美术队长。后又在晋绥军区政治部编辑《战斗画报》,他自己画,自己编,甚至要自己印,自己发行。他甚至还在吕梁军分区前线部队当过指导员,林老回忆说:“那是因为有个连队的干部伤亡太大,我就被调去代理政治指导员。”

解放战争后期,他随一野大军南下,最后在重庆扎根落户。

重庆“画家之村”

他迎来创作高峰

1954年,林老住进化龙桥“画家之村”,是村里最早、最老的一批村民。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四川版画在全国最有影响,以至于有“全国版画看四川,四川版画看重庆,重庆版画看化龙桥”之说,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常以版画团队这一形式投入创作而收获颇丰。这个团队的签名,就是当时全国美术界大名鼎鼎的“中国美协四川分会集体创作”。

《红岩》版画插图是第一波,然后是《抗日烽火》组画,最先在人民日报整版整版地推出,后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木刻选》。之后北京等地也相继出版了专题画册。对《抗日烽火》,当时是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的华君武很支持,一给就是一个整版。

1965年的《南方来信》版画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南方来信》是当时中青社出版的越南抗美战地通信集,林军他们的插图后来单独出版了精美的活页画册,周恩来出国就曾带着这套版画作为外交礼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林老迎来了个人创作的一个新高潮。在这几年间他陆续创作了《清江归牧》、《憨睡的峡谷》、《生命啊!常青》、《为独立、为解放》和《我们的贺老总》等相当有分量的作品,在四川省和全国美展上屡屡获奖。

从1954年进“画家之村”,再到2005年搬出,林军在那里度过了50多年时光。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深情地说:“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里铸就了我的艺术创作高峰。”

林老说今年是毛主席的“延讲”70周年,自己更要践行他的教诲,努力用画笔和刻刀反映火热的生活。在林老的画室里,画架上是老先生正在刻制的一幅反映延安大生产的版画。虽然还没刻完,但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背景是延安的宝塔山和窑洞。

和林老握手告别,重庆晚报记者惊诧他的手是那样有力,后来一想也就释然———这可是一双拿了70年刻刀的手啊。

重庆晚报记者 陈广庆 裴天林 供图

名家档案

林军,原名裴秉哲,1921年生,山西平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顾问,重庆美术家协会顾问, 一级美术师。

1937年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在延安陕公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9月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1943年毕业,同年3月参加八路军,先后任晋绥军区《战斗画报》编辑、西南军区《西南画报》副主编。版画作品曾参加194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1957年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和此后十数次国家级美展,获文化部版画一等奖及其他国家级大奖多次。2008年积极参与重庆市文联组织的汶川大地震捐赠活动。出版有《不朽的战士》、《苗岭山麓》、《林军版画选》等。

标签:刻刀 林老 画家之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