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与形变:刘穗艳油画作品赏析
油画《奢侈生活从名牌起步·影子》2009年
艺术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不能忽略每一步留下的脚印……。
当人们谈论到当代中国绘画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要跟“解放”“探索”“实验”等具有革新意味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这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从80年代至今,外来艺术思潮在一阵阵莫名的兴奋与激情的呐喊中倾涌而入,中国的艺术家在思想上无一幸免地经历了解放到爆发的过程,解构与重塑,多元与繁荣是此间艺术界的集体现象。
但在这种繁荣的艺术现象背后,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深思:在一个资本浪潮无坚不摧时代里,我们实在难以乐观地断定由“资本”所主导的艺术活动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会对艺术家们的创作产生影响。时代在变,“艺术”的身份也早已由不食人间烟火的“阳春白雪”变成一件件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时代使然,无可厚非,但当看到艺术被标上太多非艺术性的标签时,总会让人怀念起那个“纯粹为艺术”的时代。
以上这段的“牢骚”,是我坚持艺术思考的前提。因为唯有如此,在我作画的时候,才不会因各种过多的标签感到茫然失措、失却自我。
我的作品不管从题材、思想、对象上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相当不“聪明”的创作手段。在当下的社会中,能够快速找到一个属于自身的图示标签,就意味着能够大量复制宣传来扩大在艺术圈内的影响,这点似乎已经成为大部分艺术家创作时的共识。然而反观我的作品,却能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印象:除去笔触上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些女性特有的细致而敏感之外,很难从图示上看出多少的延续性。但即便如此,在面对我的作品时,观者依然可以一眼识别出来。为何有这种特殊的欣赏体验?或许与我信奉“感性地理解生活,带着情趣体验生活”的艺术理念有关。我认为画画的状态应该是自由的,是多元的。换句话说,在表现手法上是不应该陷于任何窠臼之中的,艺术的本源,是来自于生活,而且是有趣味的生活之中。 “寄情”“趣味”是我画画的原动机与要求。
事实上,“趣味”切合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理念,中国文人画向来就不只是一门纯粹只为体现视觉美的画种,而是融入诸如“卧游”“畅神”“体悟”等感官功能的艺术。这种美学思想也使得我在创作每一幅作品的时候,自觉地追求和融合“不求形准,意在神似”这一传统东方美学思想,它每每驱使我以实验的态度作 “中体西用”可能的种种尝试。这种感觉使我的静物画无论在构图或者形体塑造上有意削弱传统西式造型中常见的块面表现方式,多以线条去维系整个画面的平衡,以纯粹的颜色去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近景到远景的处理上有意冒犯视觉上的客观感受,以破坏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画方式来使作品产生清新之感,即强调独立的个体赋予世界以结构、色彩和品格,而不依靠瞬间直接的视觉体验来形成对世界的感知。换句话说,我的创作追求是扎根于东方的传统美学基础之上的,创作之于我而言,并不是单纯为了得到某个结果,而是为了感悟。在以形写神的古典原则下,我期望通过对具象的“形”进行不断的修正,以不断接近那个抽象的“神”的意境。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已经顺利地寻找到心中所追求的答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可以创作出具有稳定、寂静的静物画之后180°自觉地转化成完全背离感性世界真实反映的“叙事”性绘画。在这批叙事性创作中,以一种女性的眼光与气质去将发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其中,最特别是2011年新作《24小时集体意识》系列。如果说在前几个系列作品中,我属于积极参与、见证某人或某事的身份进行创作的话,那么在这组作品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作为个体的我与对象产生的那种疏离感。这种距离感并不是源自于陌生,恰恰相反是在对这类现象上有过清醒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之后,因而可以抛开任何试探性的尝试,采用坚定、饱满笔触以及率意随性的线条与色块中去寻找到适合自身情感的完美宣泄的方式。在《24小时集体意识》系列中我认为我已经较为完整地构建出一套全新的油画语言,这为其下一阶段的创作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我始终坚持“此时此地”在场的创作方式,立足于油画媒介同时又试图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起上下文关系的艺术实践活动,这种艺术态度,在当下也许是孤独并且艰辛的。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追寻中国当代油画形式之路,同时也是一段探求传统文化的苦旅。只要“趣味”无法显现,那么“形变”便不会停止,也只有通过对各种可能性的不断探索,才能慢慢去寻找并接近心中的答案。所以相信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关于“趣味”与“形变”的角力,依旧会普遍地存在我的画面当中。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