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保护石楼“陈家祠”文保志愿者有高招

番禺石楼的陈氏宗祠已有近500年历史。 记者黄澄锋 摄

雕花做工精美。 记者黄澄锋 摄

写微博拍宣传片玩暴走引关注 成功募集修缮启动资金100万元

文/记者谭秋明

在番禺区石楼镇,有一座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陈氏宗祠”,距今约有500年历史。据考证,它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陈氏祠堂,比陈家祠“年长”300多岁。然而,这座陈氏宗祠命途多舛,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它是石楼镇农机中学、打绳厂、织席厂、毛球厂和制衣厂的所在地,到上世纪90年代末,制衣厂关停,它已被严重损毁,成为蝙蝠栖身的荒凉之地。

去年,因为一群文保志愿者的出现,这座“陈氏祠堂”迎来新生。这帮热心的年轻人为它写微博、拍宣传片、组织暴走参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募集到100万元修缮启动资金,并且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复建测绘。

异于陈家祠:

建筑精华在建筑之内

昨日,在文保志愿者陈秋明、陈钊承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石楼“陈家祠”。

这座石楼“陈家祠”,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建筑面积1932平方米,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0年)。这座祠堂因建筑精美、规模宏大而被评为具有“东方巴洛克”风格。曾到此考察的文保专家及建筑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座不惜成本建造、规格高、技艺精、独具岭南建筑特色的祠堂建筑。”

这座陈氏宗祠与广州陈家祠的最大差别是,广州陈家祠的建筑精美全部外现,灰塑、石雕等都在建筑外围点缀,而石楼“陈家祠”的建筑精华在建筑之内,其雕梁画栋构图之美、技艺之精,在岭南祠堂当中十分少见。

文保志愿者:

写微博拍片引社会关注

“这是我们身边的文物,最初只是想去了解,而慢慢了解之后,就很急切想要去保护它。”陈钊承是一名律师,在石楼长大,他家就住在石楼“陈家祠”背后,他简单一句话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他们4个人,即陈秋明、陈钊承、梁绮培、罗建明,自去年6月成为广州市文广新局的文保志愿者之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家门口这个破败荒凉的祠堂,于是决定“保护文物就从家门口开始”。

去年10月,志愿者们一口气为宣传保护石楼“陈家祠”,做了3件“潮事”,成功吸引社会各界关注。10月初,为石楼“陈家祠”开通名为“番禺石楼善世堂”的官方微博,播报与石楼“陈家祠”相关的所有活动信息。10月22日开始,在番禺区650多辆公交车视频里播放番禺石楼善世堂宣传片,为期一周。10月中旬,与“暴走广州”的志愿者联合组织参观活动暴走石楼看古迹,其中就包括石楼“陈家祠”。

很快,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他们建立起石楼善世堂管理委员会,募集到由陈俭文、陈昌、陈国雄三父子捐赠的修缮复建启动资金100万元,其后,联系到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军、广州大学汤国华等文保建筑专家对修缮进行专题调研。

实质性一步:

三维测绘仪精准测绘

日前,文保部门协助志愿者请来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以及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对石楼“陈家祠”的修缮进行了初步勘察和测绘,石楼“陈家祠”的修缮复建已踏出实质性一步。

据华南理工大学遗产保护设计研究中心的罗广兴工程师介绍,这次测绘工作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三维测绘仪。“我们做到了不动一草一木不伤一砖一瓦测得最准数据。”他解释说。

罗广兴说测绘之后将进入调研和资料搜集阶段,汇编资料之后,将绘制一份建筑设计图,设计图将对文物的损毁缺失部位补充完整,其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如通过,即可绘制详尽的施工图。按目前进度来看,约需90个工作日,预计到今年5月将完成复建设计工作。

复原设计:

损毁严重急需历史资料

“经过多方评估和预测,这一个修缮复建工程可能要耗资千万元。”陈秋明说。

“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资料搜集。”罗广兴说,由于石楼“陈家祠”的损毁程度较为严重,而资料又大量缺失,复原设计难度极大。陈秋明称,志愿者正打算通过网络等方式发起石楼“陈家祠”资料全球搜集行动。

此外,罗广兴指出,目前石楼“陈家祠”被村居层层包围,无法展露它原有的历史风貌。“连最能争夺眼球的门面都没办法亮出来,怎么展示它的历史价值呢?”罗广兴解释,在古建筑保护修复中,只有尽力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才能充分体现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文广新局:

借力保护文物初显成效

据了解,去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广州成立了首支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这一支队伍由48人组成,以年轻人居多。广州文广新局文物处的负责人称,探索发动民间力量发现和保护文物是组建这支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的初衷。从组建至今,已举行多次文物常识普及等活动。而陈秋明等志愿者大力推动石楼“陈家祠”的修缮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可谓“取得了一定成效”。

标签:石楼 陈家祠 志愿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