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当心!赝品比真品还多

2012年02月11日 04:07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孔令强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收藏晏济元书画作品,买家一定要看仔细。?

收藏晏济元书画作品,买家一定要看仔细。?

他是张大千儿时的好友,并与张大千多次联合举办画展,他就是被朱德称赞的“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的著名书画家晏济元。昨日是晏济元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百岁画仙”,“晏济元小品展”在巴渝文化会馆开幕。同时,许多人也开始关注晏济元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表现。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晏老的书画作品较以前已有了不小涨幅,不过有意收藏晏老作品的各位要注意了,他的作品,市场上的赝品多过真品。

百岁画仙晏济元

晏济元(1901-2011),名平,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世纪老人,四川内江人。中国美协会员,曾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晏济元七岁从父学习诗文书画,而后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各大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晏济元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反响强烈。特别是在他百岁以后仍然能够作画,成为画坛佳话。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进展览现场,环顾四周,展出的都是一张张尺幅较小的作品,有山水也有花草。原来,昨日的展览展出的都是晏济元所作的山水花卉小品,一共有40余幅。所谓“小品”,一般是指画作尺幅在2平方尺(1平方尺约为33.3×33.3厘米)以内的绘画作品。

你可别觉得画的面积越小越容易画,相反,越小的画面尺寸对画家布局、构图、用笔的要求越高。现场一幅名叫《匡庐山色》的作品就引起了现场许多观众浓厚的兴趣。这是一幅手卷,画作长在2米左右,但宽度只有15厘米。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张裕纲给记者介绍到,就在这15厘米宽的画面中,晏济元却画出了庐山、鄱阳湖以及长江等大山、大湖、大江的雄奇秀美,“这充分展示了晏济元对画面的把控和构图的精巧。”张裕纲告诉记者,晏济元的画都源于自然,有很强的写实风格,“你看庐山上这些房舍、琥珀河流中的船,都很真实,很自然。”

现场 小品画中见功夫

晏济元几乎代表了重庆国画的最高水平,他的作品自然也是书画市场的热点。2001年,有人在广州某个小型拍卖会上以2000元的价格竞得一幅晏济元的工笔花鸟画《玉兰小鸟》,三年以后,这幅作品在上海崇源拍卖中以8.3万元成交,三年增值40倍!晏济元美术馆馆长、晏济元的儿子晏秉常还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4年,一位先生在广州以12万元卖出晏济元的一幅作品,后来此画以23万元被另一广东买家买走,现在此画已有人出价80多万元收藏。的确,晏济元的书画作品近年来涨幅颇高,成交的绝对价格也屡屡冲高。在2011年的一场秋拍中,晏济元的一幅《嫦娥玉兔》立轴作品(尺寸176×75厘米)以996.8万元成交,每平方尺价格高达83万元,这也创造了晏济元作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晏秉常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晏济元作品的价格在每平方尺10万元左右,精品的价格更高。重庆恒升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淑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晏济元的作品一直就是川渝拍卖市场的热点品种:“重庆恒升每一场艺术品拍卖中都有晏济元的作品出现,也都很受藏家的欢迎。”

刘成淑告诉记者,晏济元的作品价格“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自去年晏老去世后至今,他的书画作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5%-20%。“可由于地域原因,他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比其他一些名家稍微小一些,晏老的书画作品价格并没有出现井喷似的上涨。”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成淑建议收藏者现在依然可以入手晏济元的作品。“晏老的作品不会一夜暴涨也不会瞬间暴跌,因此建议收藏者中长期持有。”

涨价 专家建议长期持有

一直以来,晏济元的作品是市场中的热门品种,正因为如此赝品也特别多。画廊、古玩书画市场、拍卖行都有大量晏济元的作品出现。这其中也是鱼龙混杂,不乏赝品。据晏秉常谨慎估计,目前市场上晏济元的书画赝品已经多过了真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头子(晏济元)和家人从未委托过任何画廊、机构和个人出售晏济元的作品。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真品大多都是老头生前赠送给友人的。”

如此多的赝品,收藏者在购买的时候应该如何鉴定呢?晏秉常告诉记者,晏济元的画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老头从小是学习书法开始的,因此很多人都说他的画是‘写’出来的。”有专业书画鉴定知识的藏家可以凭此大致判定书画的真伪。

专业的鉴定方法普通收藏者不可能一朝一夕能够学会,那普通收藏者如何收藏晏济元的作品呢?晏秉常告诉重庆晨报记者,晏济元美术馆可以免费为市民鉴定晏济元的作品。

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赝品 美术馆可免费鉴定

创下晏济元书画拍卖最高价的《嫦娥玉兔》

标签:晏济元 赝品 真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