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支招非遗生产性保护:要走品牌化路线

2012年02月10日 17:01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人民网北京2月10日电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保护方式,但不要搞‘一刀切’,应针对不同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并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品牌战略,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线。”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研究员在今日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于2月5日至2月15日在京展出,160余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展出的珍贵实物近2000件。由中国艺术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今日召开,刘魁立等多位专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问题以及对策等话题进行了热议,非遗传承人还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技艺、发展现状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座谈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生产性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以及生产性保护的政策支持三个议题展开,专家与各位传承人代表就议题发表了诸多看法与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谈到自己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感受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的根,中国的魂,并指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内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符号体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谈到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时强调生产性保护过程中应坚持“三性”: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

谈及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措施,与会人员提出了许多看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之硕建议非遗生产性保护在体制上另辟一个部门专管,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研究员肯定了生产性保护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保护方式,但指出不要“一刀切”,应针对不同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并建议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品牌战略。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线。王海霞研究员指出生产性保护应有个度,接受现代化的材料必须要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前提下。保护手段也可多种多样,如数字化保护等。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要注重衍生产品的创意与制作,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设计与制作出更多的创意产品。邱春林研究员则提出了给非遗产品设计统一标识的建议。

座谈会上,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钟连盛、内画艺术传承人王自勇、山西老陈醋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郭俊陆、钧瓷传承人任星航、潮州木雕传承人辜柳希、蜀绣传承人郝淑萍、云南普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等代表纷纷介绍了各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做法,值得借鉴。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总结了本次座谈会,他高度评价了与会代表们对生产性保护的高度认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并指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底线是坚持手工制作,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非遗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但不能远离人们的生活传统。(彭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