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家有珍藏忆故人

  商承祚作品

  商承祚作品

这帧甲骨文书法,是商承祚45岁时所写,堪称先生甲骨文书法之精品。细细品赏此作,尤感点画跌宕舒展,文字雄健拙厚,书风质朴遒劲,端庄清丽,布白匀称、工致、灵动。

朱渝生

我家原保存有两幅十分珍贵的书法作品。一幅是胡小石的行书,另一幅则为商承祚书写的甲骨文。两位先生都曾在我国多所大学任教,是老一辈著名的学者型书法大家,其学识渊博,泽惠后学。

家中为何会藏有两位先生的字呢?这与我父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父朱世禔是山东曹州人,字佛艇。1935年至1937年就读于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入侵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山东沦陷,学校被迫停课。1938年初,父亲作为流亡学生,从千里之遥的鲁西平原,来到山清水秀的大后方山城重庆。此时,国立中央大学也由南京举校内迁重庆沙坪坝。父亲和山东大学内迁同学就并入中央大学就读,继续完成其学业。这时,胡小石作为中大国文系教授也随校来到重庆,这样父亲就有幸成为胡小石的学生。

胡小石(1886-1962)原籍浙江嘉兴,著名教授,诗人,他对书法、古文字、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其最大特点在于既能继承前人,总结经验,又能开创途径,启发后学。尽管父亲跟先生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渊博的知识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父亲受益良多。

父亲本该1939年毕业,由于作为抗战流亡学生从山东到重庆途中缺一学期学业,故多读一年,到1940年7月,父亲毕业前夕,作为导师的胡小石教授欣然写了一幅自撰诗文书法送给父亲,作为这段难忘抗战历史师生之情的永久纪念,父亲一直作为珍贵之物保存着。十分遗憾的是,1966年“文革”开始后,父亲先被打成“牛鬼蛇神”,后说他是叛徒,特务(1939年父亲在中大读书时加入地下党)。1969年父亲被强制劳动改造,剥夺了人生自由,停发工资,家也被抄,就连胡小石送给父亲的书法也被说成“封资修”,被“红卫兵”抄走。“文革”后这幅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也不知去向,不能不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商承祚是著名学者,关于他送字的故事还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春夏之际,父亲应重庆国立女师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院长劳君展的盛情邀请,前去女师学院任教。当时,父亲受聘院总务长兼国文系副教授。此时,商承祚任国文系主任,父亲与商承祚在同系任教,交往甚密(商先生时年44岁,父亲33岁)。就在1947年春,商承祚写了一幅他最擅长的甲骨文书法,装裱后送给父亲。这帧书法为四尺对开,正文共30字,均为甲骨文竖排,落款采用行楷,其内容是“佛艇父亲字尊兄属正 三十六年五月商承祚同客巴州”。另在下方盖有商先生自己篆刻两方印章,均采用大篆入印,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商先生一直沿用到晚年都没有更换。

这帧甲骨文书法,是商承祚45岁时所写,堪称先生甲骨文书法之精品。细细品赏此作,尤感点画跌宕舒展,文字雄健拙厚,书风质朴遒劲,端庄清丽,布白匀称、工致、灵动。正文分三行排列,每行十字,骨架开朗,气势不凡,法度高古;用笔用墨恬淡含蓄,充满着浓浓的书卷气。从中可见这帧书作倾注了作者继承传统的功力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学养与胸次。

这帧书法能够保留到今天,实非易事。当年“红卫兵”在抄家时,由于不识其字,才没有被拿走。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这幅书法,纸张已发黄破裂,有的地方霉变脱落,但字迹清晰可见,风韵犹存,我将请高手修复,继续薪火相传。

商承祚(1902-1992),历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重庆大学、女师学院、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曾任首届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商承祚勤于理论研究和书法、篆刻创作,刀笔并进,屡办展览。他编著有《殷墟文字类编》十五卷、《福氏所藏甲骨文字》、《殷契佚存》等。另有多部专著。商承祚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书法家、甲骨学泰斗、楚文化鼻祖。他是当代甲骨文文人书风的代表,并以甲骨文书法与篆刻驰誉书坛。

今撰此文,以追忆和怀念故去的诸位先生和家父。

标签:胡小石 书法 商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