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挖掘“最广州”的文化
胡巧利
广州作为民主革命策源地,在民国时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许多新思潮、新风尚、新制度的诞生地、前沿地。对这一时期的文献进行保护和整理,是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性工作。
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朝着文化竞争的方向发展,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有鉴于此,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然而,如何建设?却是这些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一个大家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挖掘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简单谈谈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以求教方家。
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必须挖掘、传承、弘扬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
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既不可能因其高速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因其宏大的人口规模,而只能因其独特而深厚的文化。
世界文化名城,首先必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一座刚刚建设起来的新城,是不可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其次,世界文化名城必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绝对不应该与其他城市雷同。每个城市都应该有独特的文化生命和文化命脉。第三,世界文化名城之文化,不仅表现为物化的街道、马路以及城市建筑,更应该体现为非物质的城市文化,如城市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非物质的城市文化当然不会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而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代又一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必须立足于这种非物质的城市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这种城市历史文化。对于广州这座有着两千年城建史的城市来说,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创造新文化,更要挖掘、传承、弘扬广州独特的历史文化。
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就要挖掘“最广州”的文化。众所周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广州1983年就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从“国家”级转型升级为“世界”级,我们需要统筹规划,然而其中最需要做的、带有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挖掘“最广州”的文化。“最广州”的文化是什么?中科院院士何镜堂说过,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这“四地”定位是广州的文化特质。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抓住这四个文化特质。这几乎已成为共识。
笔者认为,在这“四地”之中,尤其应擦亮民主革命策源地这一城市名片。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必须有所依凭,包括有形的依凭和无形的依凭,归根到底,离不开人、事、物。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感,又要有相应的人、事、物作为依凭,才能较好地打造城市名片。上述“四地”之中,“民主革命策源地”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相应的人、事、物可以依凭。鸦片战争在广州爆发,广州是中国近代史揭开帷幕之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广州,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从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毛泽东,都在广州酝酿改良和革命。对于全国来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几乎是在广州记录的,没有了广州,中国的近现代史将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广州最灿烂辉煌的历史就在近现代,那时广州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广州至今保存了大量近现代革命遗址。擦亮民主革命策源地这一城市名片需要依凭的人、事、物都是具备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相比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留存就少得多。同时,我们毋庸讳言,深圳作为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许多时候都比广州更为重要。至于岭南文化,尽管研究已久,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我们通常认为它包含了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们有各自的中心地,广州只能说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地,而不可能成为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中心地。所以,说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其概念在逻辑上尚有不清晰之处。民主革命策源地,则是广州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历史文献的保护整理。
历史文献记录了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活动以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最基础的部分。保护整理历史文献,实际上是保护城市的思想史和成长史,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所必须关注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广州来说,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和整理民国文献。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与当前的现实有着最为密切的关联。其时,政治经济虽然衰败,但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 中西文化交流, 新旧思想冲突, 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第三个诸子百家时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历史文献,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各种现象的基本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作为民主革命策源地,在民国时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许多新思潮、新风尚、新制度的诞生地、前沿地。这一时期广州出版了大量书籍、期刊和报纸,形成了各种档案资料。这些文献记录了那个时代广州的思想、文化、制度、城市以及社会风尚的变迁,既是研究广州地区民国历史的最基本资料,更是广州这座城市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对这一时期的文献进行保护和整理,是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深入研究广州城市发展史的必然需求,也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基础性工作。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