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正月十五“说再见”?传统节日内涵的嬗变
在中国人眼里,正月十五过完,春节才算结束。北方很多村子里的年轻人、中年人,吃完元宵,就开始收拾行装,向东、向南,奔赴打工的城市。
这一走,至少又是一年。离开时,少不了叮嘱小孩认真念书,说考好了假期爸妈带你去城里玩,吃麦当劳;少不了再听父母唠叨几句注意身体啦、别惦记家里啦之类的絮语。
这种状况在近30年里成为中国人的常态。在农耕时代,元宵节是个狂欢节,几乎聚集了所有传统娱乐方式。在冰封的北国,这个节日给白茫茫的大地增添了五颜六色的花样。节日之后,人们继续生活在一方小天地中,离别不是要考虑的问题。
今天,城镇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狂飙猛进,在钟摆效应的策动下我们制造出空前绝后、中外罕见的人口流动。每年几亿人的流动,代表了几亿次的离别。因此,元宵节更多地和再见联系在一起,不管人们愿不愿意。
看古代的诗词歌赋,很多都是以离别、思乡为主题的。杜甫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所以“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见一面不容易,多喝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正说明那时候离乡背井是个小概率事件。正因为轻易不出远门,出一次就适应不了,格外想家,无法排遣就写诗。除了战乱时期,历史上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农民是固化在土地上,圈囿在村子里的。离别虽然痛苦,但承受面不广。
今天的高科技让离别不再是难事,千里江陵早就能一日还了,过去的五里河、十里堡都成了闹市区。送人不必再折柳了,飞机、高铁把离别稀释得可有可无。再说了,还有电话、QQ啥的,见一面,说几句,都不再为空间距离所隔绝。文学作品中也很少表现空间距离给人们造成的痛苦了。这说明,离别正成为常态,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状态。
但是,科技的发展不可能代替人与人的交流。家人分隔的痛苦,很可能给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这种创伤有多深,将来能否治愈?不得而知。长远看,20年后,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他们是会成为优秀的建设者,还是不稳定因素?难以预知。是不是可以说,在中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前最大的隐患,很可能就埋在世纪初这些年元宵节后的离别之中?
中国的巨变,在让整个社会转型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节日内涵的嬗变,是题中应有之义。元宵节过后,意味着新的开始,但不一定代表着好的开始。重新进城的老乡,要么回到原来的生产线,要么找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对企业而言,增加了一笔培训费,增加了残次品出现的概率。对个人而言,虽然是新的地方,但仍旧是老的生活。城市,接纳了他们,却不见得包容他们。
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了。还好,这个问题,正在解决的过程中。当然,过程会长一点。如果持乐观态度,那么当城镇化完成之际,就是钟摆停摆之日。等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完全转化为城镇居民,那时候再过正月十五,人们就不用再像今天这般把团圆和离别放得这么近以至于没有过渡。到那时,过完十五,一家人仍能在一起。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