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年新模样越描越清晰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烙着深深“亲情文化”印记

中国年新模样越描越清晰

  通过微博拜年、微博聊天,把声音、文字、表情、图片融合在一起发给朋友,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新年祝福。这是1月23日,上海青浦的小网民在看上海青浦区消防支队的拜年微博。  新华社

  通过微博拜年、微博聊天,把声音、文字、表情、图片融合在一起发给朋友,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新年祝福。这是1月23日,上海青浦的小网民在看上海青浦区消防支队的拜年微博。 新华社

迎接龙年新春的欢庆大幕即将落下。回顾春节长假的点点滴滴,很多人会惊喜地发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合中,烙着深深“亲情文化”印记,中国年的新模样正越描越清晰。

融合中更多姿多彩

近年来,很多人担心,伴随农耕文化而生的春节文化会被现代文明不断侵蚀。但经历过这些年的春节后,中国年事实上在不断汲取现代文明的养分中,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拜年方式的丰富是最明显的。2011年,微博深度影响中国,甚至改变了一些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而这个春节,微博则成了人们一种拜年方式。在南京一家外贸企业工作的朱浩说:“微博的回复评论都是一对一的,显得更为诚心。”

过春节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旅游过年的大军中。记者从南京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今年春节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出境游、海岛游备受追捧。

龙年春节处处洋溢着浓浓文化味。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表示,传统春节只有兼收并蓄,才能更富生命力,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亲情文化调浓年味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佳节,更是一次情感的履约,“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陈竟表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旧习俗的演变过程中,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作为春节的永恒主题,亲情和团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也将年味调得愈加浓厚。

与“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农耕文化时代不同的是,如今外出打工、在外工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平日里,为了工作和生计到处奔波的人们,孝敬老人、回家团圆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承载着浓浓亲情的春节长假于是成了补偿父母和家人最好的时间。

陈竟说,亲情文化实际是中国人“家”文化的一种表现。看似平淡的背后,是对家庭、对亲情的坚定守候。春节回家过年,已远远不是省亲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在一年一度的特殊节日里,合家团聚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快乐。

“幸福梦”勾勒新年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新年期盼的内容也发生着变化,这也构成了中国年新模样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人间、正月初五为“破五”……作为传统中国年的重要内容,多年流传的春节习俗在年轻一代中“买账”的很少,鞭炮声大不如前就是一个例证。

生活条件好了,年味为何淡了?“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因为期盼的内容不一样了。”在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志芳表示,在经济欠发达的年代,人们盼吃盼穿,这些能在春节时得到实现。如今吃穿不愁,愿望更加多元,已不再是过春节所能承载的了。

据新华社南京1月28日电

南京日报社主办 南京日报总编辑:王嵬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 社址:南京市龙蟠中路233号 南京日报信息热线:4008885998 新闻热线:025-84686110

南京日报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法律顾问 苏ICP证030173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