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舞草龙 游纱龙 民俗龙舞贺新春

舞草龙。记者轩慧 通讯员李坚强 摄

凳板龙。

荷塘纱龙。

“龙”年说民俗,自然离不开舞龙。当然,广东各地的新春舞龙习俗也各有特色——在珠三角地区,有被誉为“广东第一龙”已舞动五百年的江门荷塘纱龙、有深圳南澳的“舞草龙”;在客家河源小镇,独特儿童版“凳板龙”舞蹈也重新火了起来;而在粤东潮汕地区,揭阳乔林“烟花火龙”更是这个地方每年最为重头的民俗活动……

纱龙、凳板龙、草龙,有祭祀的神秘,也有燃烧的热闹,这些“龙”民俗都承载了群众祈祷风调雨、顺事业兴旺的美好愿望。

统筹/记者陈正新

文/记者曾焕阳、黄国金、廖嘉明、陈正新 

通讯员王勤勉、麦玉潜

图/记者曾焕阳(署名除外)

南澳舞草龙

正月初二下午,一条草龙在几十名深圳南澳渔民的合力下扎了起来。龙须飘逸、插满香火的龙身,龙头上还配上红红绿绿的一堆饰物,33节“龙节”组成的“龙身”长约百米,意指“生生猛猛”,一条上百米长的“草龙”正等待吉时的到来。

舞草龙,确切的名字是南澳疍民正月初二火龙祭海。南澳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以海为家,风成为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而相传只要在每年正月初二夜晚,渔民们舞起草扎的火龙,便能压制风魔,保一年风调雨顺。在整个舞龙过程中,“扎龙”、“舞龙”、“送龙”三个环节要在同一天完成。正月初二上午,南澳的汉子便上山割草,下午5时开始扎龙。龙身用南澳山上特有的“剑草”扎好后,在龙头和龙身上插上香火,一条草龙才算完成。 现在的南澳人已经走上了岸,摆脱了以海为家的生活,但舞草龙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却一直传承下来,“龙珠”由香火改为电筒,参与的也不再仅是本村的渔民。

河源凳板龙

每年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河源市和平县阳明、贝墩等镇都有一项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凳板龙”舞。这项民间表演艺术活动已沿袭了数百年。和平县文化馆馆长庄学诚说,“凳板龙”舞是流传于和平县客家地区的少儿民间表演艺术,“凳板龙”舞在河源市仅和平县独有。“凳板龙”舞始于明末清初,从2004年开始,和平县文化馆结合时代特色专门对“凳板龙”舞进行了重新制作和编排。2008年春节后,濒临失传的“凳板龙”舞重新活跃在和平民间艺术的舞台上。每次舞动“凳板龙”时,孩童们都用一条条长板凳拼接成一条气宇轩昂的龙头、龙身,模仿着龙舞动时的姿态在空中上下盘缠。

江门荷塘纱龙

相传在500多年前,岭南篁湾乡(今江门市荷塘镇及其周边地区)一位举人从四川学得舞龙技艺,回乡后以本地草扎“游龙”的形象为基础,融合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并吸取四川彩龙的滚、缠、盘等舞技,创造了纱龙矫健威武的舞姿。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的荷塘乡民引进“跳龙”等高难动作回到家乡,以轻纱贴金绘彩,形成了今日的荷塘纱龙。如今的荷塘纱龙全长50多米,分24节。荷塘纱龙的舞步,分为小跑步、大跨跳、古典错步、弓箭步、跳步等。

标签:纱龙 荷塘 彩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