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年画展:找寻渐逝的春节记忆
中新社天津1月21日电 题:天津杨柳青年画展:找寻渐逝的春节记忆
作者 辛文萍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大肉……”随着“赏年画 观民俗”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集中展出,这些日渐式微的传统春节习俗,通过600余幅色彩饱满的年画,重新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21日,记者走进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找寻逝去的春节记忆。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8.5米、高2.4米的巨幅年画《新年吉庆,大发财源》。画面上,家家门上贴着对联,户户窗上挂着吊钱,室内室外张灯结彩,人们忙着包饺子、放鞭炮、拜大年;中间一扇大黄门,门外一头肥猪正在往里拱,取“肥猪拱门”之意,意寓“财源广进”。
经典年画《大街迎喜气》、《家堂》,亦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前者画幅中,小女孩头戴绒花,小男孩手提彩灯笼,爸爸正倾着身子点放烟花,妈妈正倚着门楣看得津津有味,街道上烟花绚烂,一家人其乐融融;后者则描绘除夕之夜合家祭祖的场面,显示出中国民间深厚的宗族观念。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画面热闹喜庆的特点,适合表现春节团圆、祥和、富裕、康宁等主题。”据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宇介绍,此次展出的“过年民俗组图”,以年画方式,再现了天津地区办年货、祭灶、贴吊钱、过新年的诸多讲究。
为使参观者更直观体验传统春节习俗,博物馆特别还原了一处旧时中国北方民居造景:家中灶台上贴着《灶王爷》,水缸上方贴着《缸鱼》,中堂画为《福禄寿三星》,窗花图则为《聚宝盆》等。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民俗专家罗澍伟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天“过年” 的方式、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们仍然不能抛弃传统,毕竟这些传统习俗中饱含着温暖和美好的感情;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习俗,对维持民族心理素质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全球华人对于春节的特殊情愫,体现了民族亲和力和文化认同。(完)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