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

2010年在上海采访捷克作家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时,他特别提到当年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时,手稿辗转到加拿大,由一位住在加拿大的捷克流亡作家负责在西方出版,他特别感谢这位当年流亡在加拿大的同胞,米兰·昆德拉、哈维尔等人的作品都曾由那位在加拿大的捷克人在西方出版,让西方了解被禁锢的捷克人。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去年辞世,而他提到的那位同胞就是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Josef Skvorecky),今年1月3日他在多伦多去世,享年87岁。

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后,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流亡西方,先后在伯克利和斯坦福短暂停留,最后定居在加拿大。后人尤其是捷克人永远铭记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恰恰不是因为他在加拿大的写作,而是他在移居加拿大的20多年里,他和夫人创办了“68出版社”,用捷克文和斯洛伐克文出版了捷克斯洛伐克作家227种文学书籍,其中绝大部分当时无法在祖国出版。

在流亡最初的日子里,只用捷克文写作的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不可能在加拿大发表作品,最后他决定自己出版个人作品。1971年,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创办的第一家出版社诞生,出版社名字就是“68出版社”以纪念“布拉格之春”,出版社以出版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个人作品的捷克文版和英文版为起点,开始和流亡在西方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取得联系,并慢慢成为依然留守在祖国的作家同行通往西方的一个窗口。于是,在加拿大,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用他的出版社维系了一个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圈,他们用母语写作发表,并通过他的介绍,让西方了解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和被囚禁的祖国。这有点类似1920年代的柏林,当时因为“十月革命”流亡到德国的一大批俄罗斯知识分子慢慢汇聚到了柏林,在那里继续用俄语写作、出版,比如纳博科夫等。

到1993年,经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之手出版的作家包括赫拉巴尔、艾拉兹姆·高哈克、艾伦·莱维、哈维尔等。1981年,68出版社出版了捷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弗尔特的回忆录《世界美如斯》;1985年,米兰·昆德拉在法国出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后一年,68出版社独家发行了捷克版,捷克版自售罄后直到2006年才在捷克本国正式出版。

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与米兰·昆德拉年纪相当同为1920年代生人,也都是在“布拉格之春”后流亡西方继续创作。在写作上,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以1958年的小说《懦夫》确立其文学地位,小说描写了二战结束之际,1945年5月4日至11日之间一个星期内的故事,在小说里作家用讽刺性幽默和直率的语言,刻画了陷入荒唐世界、从爵士乐中寻找生存意义的各式人物。毫无疑问,这部著作针对的就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品引起了政府不满。而这部小说也奠定了其之后的写作风格,他经常用讽刺性幽默、侦探故事要素和个人经历,描绘普通人在受压制社会中为寻求生活意义而做出的努力。

2006年,捷克政府创办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文学奖。文/石剑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