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清公使曾纪泽》首发 再现曾国藩长子精彩外交风云

2012年01月16日 17:31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作家出版社日前隆重推出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公使曾纪泽》,该书是作家冯惠明精心创作的一部力作。曾纪泽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外交家,他在与西方列强外交谈判斗争中,一扫过去在西人面前昏聩无能、摧眉折腰的猥琐形象,展现了中国人大义凌然、敢于挺起胸膛反抗外强欺凌的风骨,为国家为民族赢得了尊严。

曾纪泽,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的长子,自幼受父亲严教、家风熏染,苦读诗书,性格坚韧,外柔内刚。成年以后在科场不遂意,即绝意科名,但更加勤勉治学,广泛涉猎,除了经史诗词,旁涉篆刻音律骑射,擅长书画。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拘泥于中国传统史学,对近代西方科技知识产生广泛兴趣,在金陵随父期间孜孜不倦请教洋专家,研习英文,以后一直坚持不断,并能交往应酬。曾纪泽在1870年(同治九年)考荫入官,得补户部员外郎之职,但并未进京就职,而是陪伴病重的父亲左右。父亲去世后,承袭一等勇毅侯。在京期间继续热衷洋务,结交同文馆洋人教员和使馆官员,关注与泰西各国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时事。

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奉朝廷派遣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两年后,又被委任为驻俄罗斯公使,开始了他一生最艰巨也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使命----对俄谈判收回伊犁。伊犁地区是在1871年(同治十年)中国西北边疆内乱期间被沙皇俄国借口“代守”出兵侵占的,清政府在平定新疆阿古柏匪帮之后,于1879年(光绪五年)派钦差大臣崇厚赴俄交涉收回伊犁问题。但崇厚摄于沙俄的淫威,擅自在俄签下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仅收回伊犁孤城,却丧失周边大片国土和国家其它权益。消息传到国内,朝野震惊,举国哗然。此时曾纪泽临危受命,出任大清公使,再赴俄国商改崇约。他抱着“勇夺虎口之食、力揽即逝之波”的决心,经过近一年的外交斗争,以大无畏的勇气、胆识和机智灵活的策略,终于迫使沙俄同意修改前一年的《里瓦几亚条约》,收回该约割让给俄国的半数以上的国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外交胜利。

这部小说就是以上述历史事实为背景,再现了曾纪泽赴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作品以宏大广阔的视角,将焦点对准当时风云变幻的中俄关系,以及西方列强在中俄之间战与和的微妙立场,紧紧抓住对俄谈判收回伊犁这一主线,生动描述了外交场上波诡云谲,谈判桌前唇枪舌战的情景。沙俄使臣耍尽各种威逼、恐吓、要挟、利诱等手段,使谈判一波三折,艰苦异常。曾纪泽以超人的智慧、不屈的精神、高洁的人格,沉着应对,巧妙周旋,终于不辱使命,为中国争回了十多万平方里的国土,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尊严。翻开晚清屈辱的外交史,这次谈判一直被视为经典的一章,在清季外交史上我们或许只看到这个惟一的亮点。读完这段百年前的外交公案,每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会血脉贲张,潸然泪下……

小说故事和主要情节忠实于历史真实,只是在次要人物、情节和细节上做了合乎情理的虚构。作者力图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场景细节描绘,充分展现曾纪泽“虎口夺食、力揽逝波”的勇气、决心、智慧和才能,揭示了他作为一个大国、弱国的外交官,身处国际国内矛盾焦点的特殊境况下,精神世界和心灵情感的多重磨难和跌宕起伏,使读者窥见到一位百年前封建王朝外交官复杂丰富的内心深处,他的爱国情操以及他坚韧倔强的风骨。他的这些优良品德先天传承于曾国藩的基因和家风家教,但更多的起因是来自十九世纪中期和后半叶西方列强靠着船坚利炮侵犯我中华,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屈辱和苦难,因此曾纪泽身上具有的反抗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意识,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小说还塑造了刘玉祥、陈松生、曾纪耀、蒋丹如等一批有爱国血性的中国外交官形象,也生动描写了俄国普通妇女薇拉的曲折经历和热爱中国的真挚感情,小说还刻画了沙俄谈判代表的独特个性和专横霸气的沙文主义面貌。小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温雅流畅,具有恬淡的书卷气息,其中对清王朝官场的一些描述,使读者了解到那个年代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对于外强欺凌的无奈。而作品中对俄罗斯城市风貌人文情怀的多处描绘,则引导读者回首窥探近代俄罗斯文化的多姿魅力。

小说曾于2010年初版,这次再版作者做了较大幅度的删改,使主题更为突出,人物更为鲜明,故事更引人入胜,不失为一部上乘佳作。

标签:公使 曾纪泽 曾国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