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树立“星海”品牌,整合“非遗”文化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正在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正在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文/图 魏新颖 潘宣

12日,2012番禺论坛·番禺文化发展高峰论坛暨番禺区第七届星海艺术节闭幕式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东校区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由番禺区委、区政府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包括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分别以“番禺与冼星海”、“番禺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发展”、“番禺与岭南文化传承”三大主题为切入点,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星海文化品牌、番禺文化产业,以及岭南文化传承等课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为番禺今后的文化发展规划把脉支招。

甘新:星海艺术节是交流平台

在论坛开幕式上,广州市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肯定了番禺区委、区政府近年来重视文化建设,举办文化惠民活动所付出的努力。甘新表示,番禺星海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在艺术节上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不但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番禺文化发展的成果,也有力地擦亮了星海文化这块金字招牌。

番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一先则说,番禺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多年来,番禺充分挖掘星海故乡、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发源地等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星海精神”,突出“名人故里”文化特色,精心打造星海文化品牌。

本届星海艺术节的总指挥,番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柳对这次论坛如此评价:我们这个论坛的出发点,其实就是想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文化的大概念,它是什么。二是我们要发展什么。三是怎样的发展。通过今天的主论坛以及分论坛,确实是将我们的问题不断解答了,但是也不断地延伸,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和更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思考,而这个也给我们春节后即将进行的番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怎么做、怎么定位,做了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当时的想法也是如此,不是想当然,而是将这几个问题理清一些,听取海内外不同学者给我们把脉支招。

傅庚辰:“星海精神”促进文化发展

事隔多年,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以特邀嘉宾身份再次来到番禺,他说番禺给他的印象变化很大,“焕然一新”、“欣欣向荣”。傅庚辰认为番禺星海艺术节是一次成功而有特色的文化大餐,他寄语艺术节要继承冼星海艺术的灿烂光辉,弘扬“星海精神”,结合现代化建设把星海精神打造成为番禺自己的文化品牌。而在这个时候,番禺举办文化高峰论坛,傅庚辰说,时机把握得很好。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个标志,番禺正在贯彻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树立了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说,国家在经济建设达到一定高度以后,文化建设的高潮到来了。

论坛上,傅庚辰最后寄语番禺说:“作为冼星海的故乡,番禺有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在文化发展上再迈上一个台阶,番禺树立星海品牌,用星海的精神来激励番禺人民,同时促进番禺文化的发展。”

冼妮娜:让更多人了解“星海精神”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番禺人,家乡举办艺术节,他的女儿冼妮娜也回到了番禺,冼妮娜回忆说,她第一次回乡是在1982年,当时印象中的番禺是个小渔村,没想到1986年就举办过第一次星海艺术节,从那时候,她就特别关注家乡番禺的变化。

今天的番禺,变化太大了,坐车途经番禺大道隧道,可见两旁的石雕,都刻有代表音乐的五线乐谱,这实在让我很惊讶。家乡还有全国最大的冼星海纪念馆、星海公园、以“星海”命名的中小学等,还打造了星海艺术节、星海作品音乐会等文化精品,可见番禺并非文化的沙漠。番禺举行文化高峰论坛,更是件好事,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星海精神”,弘扬“星海精神”,把“星海精神”打造成一种文化品牌,一种文化符号,也有利于教育后人,促进家乡文化的发展。

第1分论坛:

更全面认识星海的艺术

“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将星海的全部作品录制出来,虽然有星海的作品谱子,但没有实集。光靠学校不行,一定要有社会力量,星海在他去世之前曾透露,最遗憾、最难受的就是听不到自己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都没有演奏过。”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教授说,我一直都在呼吁,什么时候能够将星海的所有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更全面认识星海的艺术。

番禺区委委员、大石街党工委书记谭斌表示,在文化传承方面,要学习吸取星海作品中的爱国主义,以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很多人了解冼星海只是通过《黄河大合唱》等经典曲目,但根据他多年对冼星海的研究,他还有很多手稿,甚至都没有被搬上舞台。因此,他建议建议由番禺区的文化部门牵头,对星海作品中耳熟能详的要发扬光大,也让其他在苏联和法国时期创作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

第2分论坛:

文化是一个

慢慢浸润的过程

高峰论坛的第二分论坛,主题是论“番禺城市形象与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为番禺未来的发展与规划出谋献策。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表示,番禺属“华南板块”,华南板块是一个典型的,靠早期的居住大盘开发的区域。既然代表了曾经的辉煌,也存在着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借助广州南拓的机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了便利的交通设施,把这个区域的区位价值提升了。未来,应该将华南板块,建成广州的副中心。通过建立一套截流体系,把远郊新城建设为更完整的新城。这里有50万新移民,如果我们能够把这50万新移民吸引过来消费,那一定会引爆这个区域的发展。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主任董天策说,文化,是一个慢慢浸润的过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价值追求来讲,它是要慢慢孕育、培育的。这方面,番禺区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星海艺术节方方面面的活动。下一步还可以依托广州大学城,与大学城的高校开展更多的合作,来举办各种专业性、专题性相结合的文化活动。

此外,现代社会是一个传媒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新闻媒体,把有价值的文化活动,更全面,更充分地向公众做一个展示。经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它可以使我们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得到一个放大效应,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文化活动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3分论坛:

将“非遗”整合

成高端的文化

在主题为“番禺与岭南文化传承”的第三分论坛上,多位研究岭南文化的专家教授进言建策。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表示,番禺区要打造文化强区,文化强在哪里?要定位清晰,如果拿出来和中原地区的西安、洛阳,沿海的苏州杭州比,我们没可比性。但很关键的一点是,番禺文化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就是“非物质遗产”,番禺的非物质遗产文化相当丰富,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努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区。这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番禺应该把这些有影响的东西整合起来,使它成为番禺一块高端的文化,这不仅对整个番禺区,乃至对广州市,广东省的经济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

番禺要打造文化强区,就要把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起来,要放在全国、全省看我们的文化有什么特点,不能急功近利,要看到以后更大的文化效益。所以把这些零碎的结合整合、改造使它跟上潮流,让年轻人也喜欢,融入现代,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这一点很重要。

谈到“非遗”文化,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刘志伟表示,在岭南文化的历史中,番禺的沙湾是个独特的地方。沙湾各种非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遗产是丰富的,这为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场。在传统中国社会社区理念、社区组织、社区文化的内在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沙湾是最完整的。无论是宗族联盟、乡村联盟和祠堂庙宇,包括祭祀仪式,构成了一个多元的复杂化的体系,是一个成熟的社区。

魏新颖、潘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