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明天,去叶问“新家”做客

修葺一新的纪念馆仿照叶问旧居“桑园”所建。

透过古色古香的窗口,可以见到一系列珍贵历史图片陈列其中。

透过古色古香的窗口,可以见到一系列珍贵历史图片陈列其中。

叶问纪念馆明日正式开放 故居“桑园”得到再现 记者提前探营

文/图 记者廖银洁、李文慧

这是一座典型的民末建筑:灰色的墙身、色彩明快的满洲窗、精雕细琢的山花,陶塑、壁画色彩焕然一新,独具中西合璧的岭南风味……这座叫“桑园”的大宅,他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一代咏春宗师——叶问。

位于罗村联星村的叶问纪念馆将于明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分为祠堂和民居两组建筑,民居部分正是仿照叶问位于莲花路的大宅“桑园”所建。来到纪念馆,你不仅能回味叶问的旧日居所,畅想一代宗师的日常生活,还能了解叶问教授徒弟、练习咏春、为人处世的许多故事。

114张连续老照片

再现叶问打咏春实景

叶问本尊打起咏春拳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在纪念馆中,就展出了114张连续照片(左图为其中一帧),快速浏览能“动态”再现叶问示范木人桩套路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手法、步法、腿法都有细微的差别。

叶问虽然身形瘦削,但手与木人桩接触的部分却显得刚劲有力,且步法相当灵活,通过不同动作的亲身展示,再现咏春拳的实战意识。相信对武学有兴趣的市民,一定会看得大呼过瘾。

罗村:建纪念馆推广咏春文化

将于明日落成的叶问纪念馆选址在原乐安医院地块,占地近800平方米,为传统的一座二进式仿古建筑,有两层楼高,分为祠堂式和民居两组建筑。叶问纪念馆投入超400万元,由罗村街道和叶问堂筹建委员会共同出资,并发动社会捐资。其中,民居部分建筑采取中西合璧式的风格,按照佛山“桑园”的老照片,对叶问家族的大宅进行复原。该馆将设有历代先贤堂、思源堂、名人堂等。

罗村近年还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咏春文化,将咏春拳发扬光大。2009年,罗村街道全面开展了咏春拳的保护工作,正逐渐形成一个咏春文化的交流中心和传承基地。2010年9月,3167名咏春爱好者在罗村中心广场集体展示咏春拳,更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而目前在罗村,10个人中就有一个练习咏春拳。

生活中:“问叔”最爱与徒弟“一盅两件”饮茶

随着叶问的影视剧热拍,叶问的生平事迹一时之间被无数观众所追寻,生活中的叶问到底是怎么样的?他如何从一介武生成长为一代宗师?

纪念馆通过历史照片和部分物品的展示、叶问徒弟的讲述等,向市民还原了生活中的叶问。

打扮常年不变

叶问的祖籍是罗村联星潭头村,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到位于莲花路的佛山桑园居住,叶问在此启蒙开学。昨日所见,纪念馆中的桑园气势不凡,大厅一角,置一木人桩。

“当时的叶家是很大的一间屋,习武是父亲的第一爱好,他闲时还喜欢饮茶。”这是叶准早前到佛山宣传《叶问前传》提到的叶问在桑园的生活,从大宅中的木人桩、桌上的茶具和水果,可以遥想一代宗师早年勤奋习武而又低调、好客的风采。

纪念馆的资料显示,“身居陋室,上午休息,下午阅读书籍、教授弟子习拳,晚上指导弟子至深夜,这是叶问基本的生活日程。”

纪念馆陈列的照片可以看到,叶问生活中均是素色棉布长衫裤、布鞋,练功时则穿白色汗衫,这是他常年不变的打扮。

徒弟:师父斯文、幽默

桃李满天下的叶问,在弟子眼中又是怎样的师父呢?纪念馆通过事例和图片,告诉市民——叶问斯文、幽默,为人和气,从不摆架子。他不让弟子叫他师傅,而是喜欢弟子称他为“问叔”。而且他还喜欢为徒弟起外号,没有“武术教头”咄咄逼人的气势,师徒关系融洽和睦。

无论是在佛山还是香港,茶楼上经常会见到“问叔”与弟子“一盅两件”饮茶闲谈的身影,甚至和弟子一起打麻雀、看斗狗、逛街……叶问性格随和,受到武林同道和弟子的敬重。年老时,大家都尊称他为“问公”。

标签:叶问 桑园 罗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