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故宫换院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任

分享到:

昨日上午,记者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证实,郑欣淼不再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职务。

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前日院内已开会宣布此事,新院长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任。

有与会者称,郑欣淼在会上落泪。也有与会者称只是情绪激动,并未落泪。

当被问及新院长上任后有何新政策新举措时,故宫方面表示,目前新院长正在进行相关工作交接,待有进一步消息将向媒体公布。

目前,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院领导栏中,关于院长的介绍已更新。

单霁翔

1954年7月生,汉族,籍贯江苏江宁,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高级建筑师,注册规划师。

1971年参加工作,1992年至2002年,先后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2年8月起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郑欣淼

1947年10月生,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1970年参加工作,1992年前在陕西工作,其后调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1995年9月调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任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9月至2008年10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

2002年9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言论

郑欣淼:

管理故宫,最重要是管好人

去年5月以来,故宫突然爆发出多件丑闻,不仅让公众首次以非游客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座皇家宫殿,也打破了一家“老单位”近百年的按部就班——故宫博物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本月10日,郑欣淼接受某周刊专访时表达了诸多观点:比如管理故宫,最重要的是要管好人;故宫的保护观念需要转变;故宫也需要“营销”等。

在去年故宫“失窃门”发生后不久,单霁翔就有评价言论。他表示自2009年以来,博物馆安全案件呈现反弹趋势,故宫失窃敲响文物安全的警钟。

对当下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的现象,单霁翔曾质疑:一些博物馆在陈列展览设计施工中,一味求新求洋,“大手笔”“大制作”“高投入”,结果是高成本、低质量。他认为博物馆应“感染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成为长存于世的经典,实现博物馆建筑回归文化理想、回归历史责任、回滚永恒价值、回归本质特征。”

〉〉〉链接

故宫历任院长

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10月10日成立,曾经历了五任院长的轮替。

首任院长易培基是章太炎的弟子,后因“故宫盗窃案”请辞。

第二任院长是在金石考古学上卓有成就的马衡,1934年4月正式就任。

第三任院长是吴仲超,任期从1954年到1984年,长达30年,是故宫博物院任期最长的院长。

第四任院长是考古学家张忠培,任期从1988年10月到1991年9月,是故宫历任院长时间最短的一位。

第五任院长郑欣淼于2002年上任,在他之前11年没有院长。

〉〉〉回顾

郑欣淼的故宫10年

郑欣淼2002年9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勉强可算得上10年。紫禁城里的这10年,他主持了规模宏大的大修工程,下决心对故宫里面数不清、理还乱的文物进行全面清理造册,更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也遭遇了令人难堪的“星巴克”事件和令人难堪至极的“十重门”。

主持故宫大修

提出“故宫学”概念

2002年郑欣淼上任伊始,其最重要的工作——故宫大修即告启动。这也是故宫自1911年来的首次整体大修,至今尚未完成。估计工程历时共18年,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郑欣淼以大修为契机,开始对故宫所藏文物进行彻底清理的工作。

2003年,郑欣淼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故宫学”这一起初颇有争议的概念。他对“故宫学”的解读是:不是经院式的繁琐论证,也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刻板研究,它直接面对故宫的文物、古建筑、档案、文献等,是一门把故宫当作一个文化整体的综合研究。

提出“故宫学”这一概念,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敦煌学”。一方面,有人讥讽这是“邯郸学步”,但也有观点认为,此举把故宫置于“故宫学”的视角之下,让研究者意识到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曾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而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会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也许,正是基于此,北京与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不可避免。2009年10月6日,由两岸故宫合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举行,这是两岸故宫60年来首次合作。

当他提出“故宫学”之际所招致的对故宫的冷嘲热讽,或许也会随着两岸故宫的破冰而慢慢烟消云散。

从“星巴克”事件

到故宫“十重门”

但自“星巴克”事件起至去年的“十重门”,暴露出了在郑欣淼主持下的故宫博物院在管理上的漏洞。

2007年,央视主播芮成钢发表博客文章,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这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因语涉“文化”而招致关注。然而,“星巴克”的黯然离去,并未给事件画上句号。不久后,故宫在东长房自设游客服务区,其餐厅中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故宫方面解释,此定价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制定。“文化”再次出现,观众却更不买账了,甚至有人认为,与其让故宫自己经营这碗掺进了文化的昂贵拉面,还不如让“星巴克”回来,起码宫里的咖啡跟宫外一个价。

此后,真正令人头痛的事情接踵而来。

2008年,故宫所藏国宝级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在武英殿展出时,被滴水淋湿受到严重损坏。彼时,故宫面对媒体的态度尚属坦诚。而到了去年,当“失窃门”“错字门”“哥窑门”等事件纷至沓来,其态度则沦为“敷衍”了。当时,曾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博物馆从业者表示,故宫的问题不仅在管理上,更在于它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即将卸任之际,郑欣淼在面对某周刊采访时回顾去年的“十重门”,他觉得对故宫的拷问“反映出大家对故宫有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期望,我们也感觉责任重大。社会的关注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监督”。

〉〉〉资料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同时是世界上最大、接待参观者最多的博物馆。

截至2010年底,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总数1807558件;截至2011年12月25日,故宫博物院当年接待游客超过1400万人次。

本版稿件综合东方早报、法制晚报、中新、故宫博物院网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