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辈人有许多共同点,就是通才”
2011年来,黄苗子身体欠佳,经常在医院治疗。在医院的病房里、在短期出院的间隙,他不断创作出一批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三生花草梦苏州》等彩墨作品。图为该作品局部。
黄苗子画作《彩荷》 (100cm×84cm)
黄苗子书法作品《玉宇澄清万里埃》 (65cm×130cm 纸本 1979年)
早报记者 石剑峰 陈子裳
被称为文化老人的黄苗子,蹲过“牛棚”,坐过监狱,可以说,他走过了风雨沧桑的世纪人生路。昨天,百雅轩官方网站发布了黄苗子先生的三个儿子黄大雷、黄大威、黄大刚发布的致各界朋友的公开信,1月8日,文化老人黄苗子在朝阳医院去世,享年100岁。
1月9日,家人在朝阳医院为黄苗子举行了一个小型内部的亲友简单告别会,黄苗子的儿子和孙子们把自己写的信放在黄老的身上,寄托哀思。中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刘延东也以好友的身份专程赶来。黄苗子遗体也于1月9日下午在八宝山火化。
曾3次立下遗嘱
黄苗子三位儿子在公开信中表示,“作为儿子我们谨遵他公开发表的《遗嘱》,不举办任何追悼活动,不留骨灰,也不设灵堂。望各位好友见谅。只要记住他的幽默、达观、谦和就够了。”公开信中谈到,今年1月1日,黄苗子笑着说,他100岁了。而在他走完人生最后之路时,他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就在去年12月19日,黄苗子还获颁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家人遵从父亲生前遗嘱,不会举行任何纪念活动,不设公开追悼会,不办追思会,也不会设灵堂,遗体也已于当天下午在八宝山火化。“父亲最近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太好,都已经不大能说话了。但是今年元旦的时候,父亲的意识还很清楚,对我们说:‘今天满100岁了!’”
2009年,因为作家章诒和的一篇文章,使得已经在病榻上的文化老人黄苗子卷入争议漩涡。章诒和撰文披露“文革”期间将聂绀弩送进监狱的告密者就是黄苗子。昨天,作家章诒和对早报记者表示,关于两年多前的这场争议和黄苗子本人去世,她不愿发表意见,也不能说什么。
在从医院去往八宝山的路上,一直陪伴在黄苗子身边的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CEO李大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黄苗子的多次立遗嘱,以及其中的特殊要求:“早在1984年黄老就公开发表过遗嘱,1989年又追加遗嘱,明确他去世后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不挂遗像。我1月1日看望黄老的时候他的精神还很好,也很乐观健谈,还说自己今天活到100岁很高兴,想做的事都做完了,还谈及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不断融汇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而来,具有兼收并蓄的创造力,文化建设应该百花齐放,如此中华文化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直到2011年6月,黄苗子还在创作诠释中华古代文化图腾的作品,包括《祭祀图》、《狩猎图》和《农作图》等。
根据媒体报道,在黄苗子70多岁时,他自感年事已高,便立下了遗嘱,并强调:“我坚决反对在我死后开什么追悼会,更不许宣读言过其实或言不及其实的悼词。否则,引用郑板桥的话:必为厉鬼以击其脑。”5年后,黄苗子再次立下遗嘱说:“又过了5年,现在我还没有死,按照外国布尔乔亚们的规矩,每隔几年,老头老太太都得重写遗嘱。”在第二封遗嘱中,黄苗子向儿孙们特别提到了不许挂遗像的要求。在第三封遗嘱中,黄苗子这样写道:“马克思是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长眠的。医术也许能使他再拖上几年,但那样活着对他来说会比安然死去痛苦千倍。”
“始终是个童心很重的人”
黄苗子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一直很怀念他1930年代相识的好友张光宇。他认为,1930年代的上海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当时,黄苗子和张光宇一起画漫画。最近获得了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之后,黄苗子更是将100万元的奖金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用于出版张光宇画集。黄苗子认为,作为动画《大闹天宫》美术设计师的张光宇受的关注太少,宣传也少。同时,黄苗子还一直坚持修订过去的出版物,尤其是《八大山人研究》,最近还在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做修订与补充。李大均表示:“我与黄老的相识从1999年至今已有13年,我会陆续将黄老的诗词、散文以及美术史论约300万字出版成书。”
1929年出生的著名装饰画家、漫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徐昌酩告诉东方早报记者:“我是通过丁聪,与黄苗子在1985年济南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上认识的。黄苗子为人很爽朗,学问很好,有多方面的才华。我与他爱人郁风也很熟悉。黄苗子的书法很好,诗词尤佳。2000年,黄苗子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书法展览会时就提出,自己虽然长居北京,但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可以在上海办展览也算了却一个心愿。黄苗子淡泊名利,每逢熟悉的朋友办画展出画集,他总是无偿地为其写文章作序跋等,让我们深受感动。”
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作家赵珩是黄苗子这些年的好友之一,他说,“我最新的一本书《老饕续笔》就是由黄苗子先生题签的。这几年他身体不好,所以不好意思打搅他再写字,但他知道我要出新书,主动给我提签并派人送来,落款是‘九八黄苗子’。”赵珩回忆,七八年前跟丁聪先生吃饭的时候认识了黄苗子先生。而有一次吃饭时,“那时黄苗子先生已经91岁,郁风先生也已经89岁了,他到我那3层小楼吃饭,不只走了3层楼梯,还提了个大西瓜。后来我们就很熟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去他那里送核桃酪。而他每年过年过节都会送我一个大瓦当。”
在赵珩看来,黄苗子从年轻到老年始终是一个童心很重的人,甚至有一些顽皮,“黄苗子小名叫猫仔,苗子就是从猫仔这两个字来的。”赵珩回忆,不久前望京举办黄苗子展览的时候,他在电梯里遇到了坐在轮椅上的黄苗子先生,“那时候他已经记不得我了,他儿子提醒了,他就笑了。”
“非常全面的文化人”
香港作家董桥是黄苗子30多年的好友和晚辈,他说,“黄苗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当年他给香港报纸写专栏,每一篇虽然都不长,但都很了不起。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东西,他是那一代文化人的绝响。”董桥说,“黄苗子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朋友很热心,他对我们这些后辈尤其关照,这都是我亲身的经历。”
学者陈子善回忆,他第一次见到黄苗子是1980年代初,因为研究郁达夫,拜访了郁达夫的侄女郁风,“郁风把我介绍给丈夫黄苗子认识。后来我编了《郁达夫文集》出版,他们很高兴。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直到巴金去世那年,黄苗子先到上海参加了追悼会,然后去嘉兴参加了巴老的研讨会。最后一次见到他是2007年在香港,在董桥的饭局上遇到黄苗子,那时候郁风已经住院了。”
黄苗子是画家、书法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和诗人,陈子善说,“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曾经出现了一批非常全面的文化人,尤其是有好几位同时是画家和作家,比如黄苗子、吴冠中以及还在世的黄永玉,他们字好、画好、文章好。这群特别的文化人,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特点,又与时俱进,特别愿意接受新鲜事务,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打交道。”
在北京曾有一批精通书、画、文的文化人,黄苗子先生是其中一位,他的很多同辈人在过去几年陆续辞世,比如黄苗子先生曾经的邻居王世襄等。“黄苗子先生跟王世襄他们还有不一样地方,他是广东人,只是在这些年长住北京。但他们那辈人有许多共同点,就是通才,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许多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感情方式和思维方式,都随着他们离去带走了,很难复原。”赵珩说。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