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田沁鑫携手北大办三件事

本报记者 刘 淼

“2001年,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狂飙》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首演。当时,20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演出进行到高潮时,国歌响起,全场学子起身与演员共同高唱。”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任刘寿安说,田沁鑫与北京大学渊源已久。

1月7日,迎着北京的瑞雪,田沁鑫再次坐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一口气宣布了3件事。

举办戏剧演出季

今年3月,田沁鑫将携《四世同堂》、《红玫瑰与白玫瑰》和《大家都有病》3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以“田沁鑫戏剧演出季·北京大学”的形式,先后亮相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集中向青年学子展现其“一戏一格,千戏千面”。按照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传统,2排3号仍然会为老舍先生留座(2月3日是老舍生日)。

田沁鑫表示:“非常荣幸,有一个月的时间演出我的3部戏。作为一个戏剧导演,我很荣幸成为第一个在北京大学展演一个月的导演。”田沁鑫表示,北大多年来一直对其厚爱有加,她能回报的,是多带自己的作品走进北大、走进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在她看来,北大长期有着纯粹爱戏又懂戏的年轻人,他们让她看到戏剧的未来。

获聘北大影视戏剧 研究中心副主任

会议第二项,田沁鑫笑容满面地从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手中接过了大红聘书,正式获聘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

田沁鑫说,这“蓄谋已久”的证书,源自她“一不留神的坚持”。“1999年,我一不留神改编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了点文学的事。后来,又一不留神改编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又改编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也正是这‘一不留神的坚持’,让北大老师很喜欢我。虽然坚持文学不易,但我仍会坚持。”

据陈旭光介绍,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是于2011年在原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北大校内各方面资源而成立的。原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在2005年创立伊始,即明确“摸索与建立本土化戏剧教育模式,培养年轻优秀的高级戏剧人才,追求有创造力、生命力以及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现代戏剧”之宗旨。借助北京大学的相关院系和学科的支撑与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影视戏剧研究专家的参与,具备戏剧专业完整的学科体系。此次聘请田沁鑫为中心副主任,一因其戏剧品质,二因其多年来对戏剧教育的践行。

启动“新写作计划”

“既然接受了聘任,就想做点事情。”田沁鑫的第一个规划是启动中国青年编剧“新写作计划”。这一计划是针对国内戏剧剧本匮乏的现状,将在两年内选拔6名中国青年编剧去英国苏格兰国家剧院交流学习。“最后,派出去的编剧需要有作品,中国国家话剧院会排演出来。”

去年8月至9月,田沁鑫受“中英文化连线”及苏格兰国家剧院的邀请,赴英国进行戏剧交流访问,与英国戏剧同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尤其对苏格兰“新写作”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英国同行交流的时候,我认识到,除了大编剧特殊的大情怀,写剧本其实是个‘手艺活’,好剧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创作出来。”针对国内戏剧剧本匮乏的现状,田沁鑫决心联手苏格兰国家剧院,在国内发起中国青年编剧“新写作计划”,把国内的优秀人才送到英国,学习写剧本的科学方法。

北京培文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秀芹介绍,中国青年编剧“新写作计划”是一项公益性戏剧产业战略规划,是具有学术理论支持的,从实践角度出发的,包含了编剧培训、戏剧创作、剧目制作、商业演出的“全链条式”的立体的,具有实践性、社会效益的一项青年剧作家培养项目。该计划不仅创造出新的编剧培养模式,还将带动产生新的戏剧导演、新的制作模式、新的戏剧产业链等。

目前,已经有两位国内青年导演李建军、何雨繁学成归来。李建军介绍,在英国的两周内,他每天与天才剧作家加加林交流,获益匪浅。

“一想起与教育有关的事,就特别开心,这是公德。”田沁鑫一再强调,戏剧写作是源头,剧本是严峻的问题。“我不爱说大话,中国的美育、戏剧教育非常缺失。不管多艰难,我都会继续开展下去。”

标签:田沁鑫 北大 讲堂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